“之前一直盯着罗湖的房子,但因为社保没交够,连看房都觉得是‘白看’,楼市新政一出我立马就预约了第二天看房,当天就签了合同!”9月6日上午,林女士带着证件直奔罗湖区京基璟誉府售楼处,心情难掩激动。
她选中的是一套120㎡的四居室,靠近深圳水库,既能满足一家三口的居住需求,又能享受湖景资源。据京基璟誉府项目销售负责人罗嘉良介绍,林女士的签约过程格外顺利,从看房到签合同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她之前就对项目户型、配套做过功课,新政解决了资格问题,决策自然快。”
深圳于9月5日出台重磅楼市新政,内容包括进一步放宽限购、二套房贷利率按首套执行、单身购房享受与家庭同等条件等。新政实施后首个周末(9月6日至7日),深圳房地产市场反应迅速,整体活跃度明显上升。 其中,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罗湖区看房量增长超四成,二手房签约量和新房认购量均大幅提升。
深圳楼市新政落地首个周末,罗湖看房量上涨43%
多家机构数据显示,政策发布后,市场咨询量和看房量出现显著增长。9月8日上午,记者从乐有家研究中心获悉,新政后首个周末(9月6日至7日),其门店二手看房量较前一个周末(8月30日至31日)上涨12%。
分城区看,放开限购的罗湖看房量上涨最为明显,上涨43%,罗湖作为深圳老城区,配套和教育资源优质,仍具备较强的市场需求,其他各区也分别有所上涨。成交方面,有较强意向的客户及业主,成交加速,但不急卖的业主,有小幅反价。
另外,乐有家网二手房单日咨询量于周六达到近90天最高水平。乐有家相关负责人表示,成交是比较后期指标,因为从带看转化到成交还需要时间兑现,目前变化不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深圳贝壳研究院监测结果同样显示市场升温迹象。记者从贝壳研究院获悉,贝壳合作门店在首个周末(9月6日至7日)的二手签约量较8月周末均值增长33%,较7月均值上涨60%;新房认购量较8月周末均值增长40%,较7月均值上涨50%。
罗湖一楼盘周末成交16套,首次到访成交比例超三成
罗嘉良介绍,楼市新政后的首个周末,京基璟誉府二期项目到访总量近100批,较同期上升约30%。他表示,该项目周末共成交16套,为近期最好水平,且存在新政后因购房资格放开促成的成交案例,客户意向度与决策速度较政策前明显回暖。
“新政后客户决策加速,首次到访成交比例达30%。主力客群以改善型、大户型客户为主,以家庭为单位,此前有过置业经验,需求明确。”罗嘉良说。
资料显示,京基璟誉府位于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社区东湖路与丹平快速路交会处西南侧,地处罗湖老牌居住区,项目原为东湖街道布心村水围村城市更新单元。
罗嘉良谈到,深圳此次楼市新政为售楼市场带来利好与机遇,且罗湖作为亮眼板块,增加了项目的曝光量、客户量和客户量。不过罗湖区域偏慢热,后续还需进一步观察,参考去年深圳“9·29”楼市新政,成交量或在一周后更明显。“希望一二手房市场成交均上涨,或形成二手房业主卖房后,资金流入新房市场的正向循环,从而促进存量市场良性发展。”罗嘉良说。
限购政策松绑,专家表示长期仍需谨慎观望
9月5日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
《通知》明确,自9月6日起深圳分区优化调整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政策、分区优化调整企事业单位购买商品住房政策、优化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成年单身人士按照居民家庭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
这次新政核心的调整集中在,罗湖、宝安西乡街道被移出核心限购区,深户、或者在深圳有1年连续社保、个税缴纳证明的非深户在罗湖、宝安(不含新安街道)、龙岗、龙华、坪山、光明购房不限套数,非深户则限购2套。
此前的政策版本是,罗湖、福田、南山、宝安(新安街道、西乡街道)等区购房,需要有1年连续社保、个税缴纳证明,且限购1套。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认为,此次新政核心调整在于放开限购范围,这一调整使罗湖成为最大受益者,相当于为其开了“政策天窗”,此前受限于限购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直接推动该区带看量在新政后领跑全市。
在宋丁看来,罗湖备受关注并非偶然。作为深圳老城区与主城区,罗湖配套成熟,虽部分房屋较老旧,但二手房购房者更看重生活便利性,区域本身具备吸引力,限购放开恰好打通了需求释放的关键节点。
对于当前市场表现,宋丁强调仍需保持理性。新政落地后,市场确实出现积极反应,带看量呈上升势头,但多数城区带看量增幅仅10%左右,仅罗湖为特例;且当前亮眼数据是“带看量”,并非实际“成交量”,市场是否真正回暖仍需持续观察,最终目标是让市场“走平、走稳、走好”。他建议,开发商应把握政策窗口期,合理定价促销;政府可通过推广宣传,引导供需双方积极参与;购房者也需根据自身需求理性决策。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