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025年9月9日深圳B01版。
8月的一个夜晚,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禾坪岗老屋街区内,数十名年轻人齐聚一堂“充电”。在“灯塔夜校”的课堂上,他们正学习运用AI运营个人社群账号。彼时,他们尚未察觉,脚下这片名为“禾坪岗”的城中村,正与AI编织起更紧密的联结。
8月25日,深圳南岭村迎来一场签约: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下称“南岭村股份”)控股的私募股权机构南岭基金,分别与坂田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基金、龙岗龙兴创业投资基金两只集体经济创投基金,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禾坪岗股份合作公司是坂田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之一,该基金另外3家LP,也是来自坂田街道的股份合作公司。
深圳“村企”涉足创投圈并非首次,但在人工智能热潮席卷的当下,这批“村企”以“抱团”形式突破传统发展边界,格外引人注目。
全新创投基金亮相
汇聚12家龙岗村企力量
8月25日的签约仪式,让两只全新的集体经济创投基金首次走进公众视野。
龙岗龙兴创投基金:总规模2亿元,由龙兴创投公司牵头,联合龙岗金控、南岭村、樟树布村、上李朗村等共同出资。其中,龙岗金控出资占比30%,龙兴创投公司出资占比50%。而龙兴创投公司本身,由龙岗区南联村、南约村、龙岗村、同乐村、龙东村5家村企联合发起设立。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总规模1亿元,由坂田实业集团牵头,联合岗头股份、禾坪岗股份、风门坳等4家坂田村集体共同出资。
这意味着,此次亮相的两只基金,背后汇聚了12家来自龙岗区的“村企”力量。目前,两只基金已完成募资,正履行法定程序,投资方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这场签约,两只基金的管理人——南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南岭基金”)备受关注。作为国内首个由村集体设立的创投基金管理人,南岭基金早在2017年便已成立。此后,南岭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又直接出资,设立广东省首个村集体创投母基金,并在2018年完成首笔天使投资,2019年进一步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南岭村已投资十余个项目,覆盖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等领域。此次签约,也是南岭基金首次向其他村集体募集资金。
据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自2022年起,深圳各区“村企”纷纷布局投资领域。截至目前,已有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涉足创业投资,分布在南山、罗湖、龙岗、龙华、坪山等多个区域。
村集体资金入局AI
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坂田实业集团是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的最大LP,出资占比达50%。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团股东分为三类: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坂田村委(集体股)、深圳市龙岗区坂田村村民(合作股)、公众募集股(由1944名股东持有)。
原坂田行政村是个大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2004年“村改居”时,被划分为坂田、杨美、马安堂等6个社区。和深圳多数“村企”一样,坂田实业集团的主要收入依赖工业区、写字楼、商铺等物业租赁。
谈及参与设立基金的初衷,坂田实业集团董事长张东海表示,这是集团“突破传统租赁模式的首创尝试”,更是一次关键跨越。“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整,加上集体土地资源匮乏,倒逼我们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从几乎单一的物业租赁收入,到尝试股权投资,这本身就是一次突破。”
为何瞄准AI领域?张东海解释,AI是明确的发展大趋势,集团领导班子长期关注并看好该领域。集体经济谋求转型,借助南岭母基金切入AI赛道,若能成功,不仅能增加股民收入,更能为集体经济转型树立信心。
禾坪岗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陈育年也有同感。“我们村收入来源太单一,急需寻找新增长点。我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时赶上互联网时代,现在是AI时代,这就是风口。我希望带领村子在AI时代再发展、再腾飞。”
深圳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热情,也印证了“村企”的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发生72起融资事件,占全国近四分之一,且早期融资占比较高,体现出资本对前沿创新的长期看好。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联动,正推动深圳成为全国“AI+机器人”产业核心高地。
如今,村集体资金入局AI领域,不仅为自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提供可能,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龙岗区正式推出“All in AI”战略,村集体基金恰好成为招商引资的“硬核抓手”。坂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达表示,通过“资本+产业”双轮驱动,能吸引更多AI头部企业和潜力项目“扎根坂田”,形成“基金引项目、项目促产业”的良性循环。
容错机制破题
村集体经济转型“在路上”
深圳市国资委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全市有近1000家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约2500亿元,净资产超1200亿元,物业面积逾1亿平方米,银行存款超800亿元。相比庞大的资产规模,目前村集体经济在创投领域的投入仍处于试探阶段。采访中,多位“村企”负责人坦言,此次出资成立基金,是集体经济转型的一次尝试。
一位“村企”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村集体经济早有转型想法,但受客观因素制约迟迟未行动。一方面,部分村集体领导层受“收租惯性思维”影响,视野受限,不敢贸然转型;另一方面,核心顾虑是投资若失败,领导班子怕承担责任。
张东海表示,坂田实业集团能迈出转型第一步,一是响应政府号召,二是“容错机制”的出台,为村集体决策“松了绑”。
今年7月,龙岗区政府印发《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明确“容错机制”:股份合作公司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及改革创新中,只要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合规,个人及所在单位未牟取私利、未与他人恶意串通,即便未达预期效果,也可免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某种程度上看,这一机制,直接推动了两只基金的筹备设立。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未来将有更多村股份合作公司加入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
随着更多村集体资金流向硬科技领域,加之“容错机制”等政策不断完善,深圳村集体或许能在AI赛道上,续写“从农田到产业园”后的又一段发展传奇。
这场转型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村民“钱袋子”更鼓,更在于让村集体经济在新时代产业浪潮中,找准自己的“新坐标”。
南都融媒出品
记者:颜鹏
设计:刘艳兰
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