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瞻仰东江纵队纪念馆!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09-15 13:45

    在底蕴深厚的罗浮山下,矗立着庄严肃穆的东江纵队纪念馆。2015年,该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并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示范基地。这里承载着华南抗战岁月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94岁高龄的东江纵队老战士罗竞辉受邀出席纪念大会,并第三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式。周末,我与转业军人小平贤弟相约,携家人一同虔诚瞻仰了东江纵队纪念馆。

图片

     纪念馆前方是宽阔的广场。一踏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人物雕像:四位东江纵队将士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坚毅,荷枪实弹,斗志昂扬。他们目光果敢,正视远方,犹如立誓不将侵略者驱逐出境绝不罢休。雕像基座上,“永远向前”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组雕像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抗战历史的真实见证,令我们由衷敬佩那个时代英雄们的崇高与伟岸。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纪念馆正门刻着由叶选平题写的馆名。全馆占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3300平方米,内设四个展厅、工作服务区及两条参观走廊。步入大厅,右上方可见“东江纵队”四个立体艺术大字。正面陈列着一幅激烈海战中的游击队员群雕,生动刻画了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群雕下方配以“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大幅金字标识。此情此景,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切身感受到东江纵队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凝血痕如篆,青铜铭岁华。”走进展区,讲解员小周向我们介绍,馆内收藏了大量文献资料、真实历史照片与珍贵革命文物,其中包括近百件文物和五百多幅历史照片,全面反映了东江纵队的革命事迹。在参观过程中,一件令人震撼的文物——《前进报》印刷机,格外引人注目。这台机器重约1000公斤,虽历经八十余载,仍机身闪亮、耀眼夺目。作为国家二级文物,它最初由进步人士陈洁于1941年募资购得,原属博罗日报社。1944年日军扫荡时,转移至罗浮山供《前进报》使用。在信息传播极其困难的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凭借这台简陋印刷机,办报传递战讯、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它见证了那段艰苦岁月里我们党坚持宣传工作的坚定信念。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继续参观过程中,一封信件引起了我们特别关注。尽管纸张泛黄、边缘斑驳,字迹却依然工整有力、内容深刻。这是«中共中央关于曾生、王作尧两部应回防东莞、宝安惠阳地区及行前应注意事项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八”指示。小周讲解道,华南抗日武装在东移海陆丰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正是在这一危急关头,“五八”指示传来,命令部队返回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从而逐步扭转战局。此后,东江纵队不断壮大,成为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

     “铁血淬山河,霜锋裂旧痂。”走进“挺进港九”展区,一把古老的驳壳枪吸引我和小平的眼球。虽饱经风霜,枪柄黝黑、枪管坚挺,整支枪仍透出凛然的战斗气息。它曾是东江纵队将士在港九战场浴血奋战的忠实伙伴。我凝神细看,仿佛仍可听见他们保港卫国的铮铮誓言。小周继续讲解,城市游击战与海上游击战是东江纵队的两大军事特色。在城市,将士们借助复杂地形与建筑灵活打击敌人;在海上,则依托珠三角水网有效破坏日军交通与补给线。三度观看阅兵的老兵罗竞辉,正是当年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的通讯员和保卫员。

     “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一首何香凝的诗《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吸发大家的兴致。小周介绍,东江纵队在抗战时期完成了一项重大贡献——民主人士秘密大营救。抗战期间,大批爱国民主人士聚集香港,日军占领后对他们展开大肆搜捕。东江纵队奉命周密策划,成功将他们转移至内地。何香凝就是在交通员护送下离港,经七天七夜海上漂流,最终被游击队员救起,安全抵达海丰。这场秘密大营救保护了何香凝、柳亚子、司徒美堂等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据资料显示,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有四十多位代表曾是被营救人士。茅盾称之为“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在参观中,我们还看到一张克尔与曾生的合影,这是东江纵队营救盟军和国际友人的历史见证。1944年2月11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克尔中尉在轰炸启德机场时被击落,跳伞后经港九大队营救脱险。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多次成功营救盟军人员,被誉为“对同盟国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事业有卓著功勋的队伍”。近日首映广州并深受好评的电影《营救飞虎》,正是取材于港九大队的真实故事。此番跨越国界大爱之举,不仅加深了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友谊,也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广泛国际支持。

       朱德总司令曾指出:“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东江纵队为保卫国土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东江纵队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今天,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阻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文/欧阳资文 (作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