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蒋小天 发自连云港 9月16日-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在国际反恐合作分论坛上,多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强调当前反恐斗争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世界情势,以AI、量子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也为恐怖活动提供技术工具,成为当前全球安全治理和反恐斗争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在论坛发言。
近年来,以数字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新兴恐怖主义风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2年,联合国安理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特别会议曾专门探讨新兴技术对全球安全日益构成威胁,恐怖分子利用社交媒体、虚拟货币、无人机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新兴技术开展恐怖主义活动。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党委书记张立勋在论坛上再次重申,当前恐怖活动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特点,一些恐怖组织、恐怖势力通过社交网络传播信息、渗透认知、招募人员、策划袭击,恐怖势力同时善于利用互联网加密通信等新型技术逃避打击。
面对当下反恐的新挑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王轶认为,各国执法部门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手段对抗科技挑战。当前,中国警方推动智慧警务建设,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网络溯源、金融反恐等领域深入应用前沿技术,极大提升反恐行动的效果,中国已连续八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事件。王轶称,各国应共同研发应对新型威胁的技术手段,加强在网络安全、去极端化等方面的技术合作。
论坛吸引了众多来自海外的嘉宾。
多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均强调,面对反恐新形势,国家和地区之间应利用双边或者多边机制携手加强情报共享。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副秘书长李大吴认为,这将有助于各国执法部门及时准确获取信息,提前了解恐怖活动的动态,制定预防性、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有效的技术投入和密切的国际合作,是与会嘉宾认为应对当前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开展反恐行动时,人权保障亦是反复讨论的重要议题。斯里兰卡警察总监普里扬萨·维拉苏里亚表示,斯里兰卡深受恐怖主义的侵扰,但在反恐的同时亦重视保障基本人权。
当前,全球一个日益清晰的共识是,贫困、社会不平等、复杂的国际形势均可能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张立勋称,各国应重视统筹安全和发展,携手加强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发展,持续改善民生,降低恐怖主义发生的风险。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