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前到幕后的戴玉强:“坚持”的命运会被星光恩泽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09-20 12:26

9月17日至21日,作为2025年“湾区音乐汇”开幕演出的歌剧《茶花女》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

开幕演出青春版《茶花女》由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出品,世界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担任艺术总监,优秀青年艺术家戴梓伊、张龙等领衔主演。该版本在威尔第原剧基础上融入了本土艺术元素,在舞台设计方面亦别具匠心——镜面、投影与象征性的茶花树彼此呼应,既还原19世纪巴黎风情,又传递东方美学中“虚静”的哲学理念。该剧剧本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女性自主意识,为经典题材注入现代解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次生动实践。

图片

世界著名歌唱家戴玉强。

在开幕演出前,大湾区观众看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享誉世界的著名歌唱家戴玉强。他频频走到台前,忙前忙后宣传这部《茶花女》。戴玉强是世界首席男高音帕瓦罗蒂的首个亚洲弟子。“三大男高音”经纪人提伯·鲁道斯曾形容他的声音是最像帕瓦罗蒂的,称他为“世界第四男高音”。

1963年3月12日,戴玉强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1989年,戴玉强考上了总政歌剧团。1995年11月,他在北京世纪剧院首次用意大利语出演著名歌剧《图兰朵》,凭借该歌剧,戴玉强成了业内炙手可热的美声男高音。1996年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美声组二等奖。1999年参加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凭借歌曲《你是这样的人》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2001年春节,戴玉强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歌曲《全家福》;同年他与帕瓦罗蒂结下师徒缘分,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他先后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演绎《托斯卡》《图兰朵》等作品,到美国巡演歌剧《阿依达》,在意大利主演歌剧《波希米亚人》。

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后,戴玉强又把事业重心放到中国歌剧舞台,先后出演了《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西施》《运之河》等多部歌剧。2011年10月,戴玉强携手莫华伦、魏松,“中国三大男高音”开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之路。2023年,他担任“中韩国际音乐集·中韩国际声乐展演”中国区组委会主席团主席;同年8月,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戴玉强曾获“文华表演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中国第四届金唱片奖、第一届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等多个奖项。

戴玉强曾多次来大湾区演出。他说,他是在大湾区成长起来的。“我的首场独唱音乐会就是在星海音乐厅,首场音乐会形成了极大的反响,当时还出了唱片,到现在还在热卖,有很多艺考生、学唱歌的人都是听着我的碟成长的。我还曾是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特约副主席,在广东这边做了很多公益事业,一直对广东情感比较深厚,朋友也多。”

如今,戴玉强在各大场合不断地为青春版《茶花女》站台。他笑道:“我在广州停留了20天,几乎每天都有朋友说‘戴老师,请你吃个饭,请你吃大餐’。请我吃饭花的钱可能比买5张票花的钱还多,但是他宁可请我吃饭,还给我送花。其实,买票来支持这部剧,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他透露,《茶花女》这部歌剧走出河南,走到首都北京,观众的反响都很热烈。现在广州是第三站,广州的歌剧粉丝很多,“我们很有信心,希望这部剧能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茶花女》这部歌剧中,90后瑞士苏黎世歌剧院女高音戴梓伊,将西方美声唱法与豫剧水袖元素相融合,尤其在《永远自由》唱段中连续演绎六个High C的高难度华彩,展现出精湛的声乐技艺。

图片

今年6月6日,戴玉强和戴梓伊在广州发布会现场合作演唱《茶花女》经典唱段。

作为戴玉强的女儿,戴梓伊可谓是传承了父亲的歌唱事业。戴玉强和戴梓伊曾在6月6日的广州发布会现场合作演唱了《茶花女》的经典唱段。《茶花女》在河南的10场演出,戴梓伊的表现受到了外界的肯定。但是当记者问到作为父亲如何评价女儿的表现时,戴玉强说,让市场来评价她。

这一次,戴玉强不是作为台前的歌唱家出现,而是幕后的音乐教育家——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他表示,退居幕后是希望给年轻人搭台唱戏,营造歌剧艺术的文化氛围,为年轻人提供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从台前走到幕后,他有着怎样的心路转变?作为著名的男高音,他又有着怎样的奋斗心路?南都记者独家专访了戴玉强。

对话

戴玉强:年轻人不要轻言放弃

谈歌剧《茶花女》:感受经典的力量

南都:歌剧《茶花女》对你个人的艺术生涯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作为河南省首部大制作的西洋歌剧,为何选择《茶花女》这部戏?

戴玉强:我最早是学声乐的,接触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就是《茶花女》。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在北京西单的长安电影院看普拉西多·多明戈主演的歌剧电影《茶花女》。我去看这部电影看了不下3次,因为普拉西多·多明戈也是我的偶像。从那会儿开始,《茶花女》的种子就埋在了我心里头,就觉得如果将来有一天我自己也能演唱,多好!

《茶花女》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引进的西洋歌剧。当年《茶花女》在天桥剧场的首演盛况空前,那时候一演就是30场,曾经有人从中关村从清华北大骑自行车去老天桥剧场看《茶花女》。

河南首部大制作的西洋歌剧选择《茶花女》这部戏,也是因为它是经典,耳熟能详,很多唱段都是音乐会的常客。像《茶花女》里的《饮酒歌》,是家喻户晓的二重唱,很多晚会、音乐会结束都会唱这个。

图片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出品歌剧《茶花女》剧照。

南都:作为一部经典的剧目,你们新创作的《茶花女》是如何平衡经典还原与现代审美的呢?

戴玉强:科技在日新月异,但文化、美的事物的迭代并没有那么快。说到经典,唐诗宋词体味起来,到今天依然美不胜收。歌剧这种经典的东西很难再创造。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经常上演的歌剧只有几十部,《茶花女》就是属于在全世界经常上演的几十部歌剧之一。我一生可能听过十次八次《茶花女》,甚至百次的《茶花女》,我依然很想听,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南都:作为“湾区音乐汇”的开幕演出,你担任艺术总监的《茶花女》将会为广州观众带来哪些独特的体验?

戴玉强: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几乎不停地在上演歌剧。但是像这样经典的、原汁原味的大制作还是比较少见,我们从河南过来200多人,并且演出的特色就是完全不用任何的电声扩音设备。无论从乐团、合唱团、独唱演员都是用剧院的自然音响,用真实的嗓音,这也是歌剧的标配。这是需要一定的真功夫的。这样的演出,对于广大听众来讲,是不太常见的。歌剧是综合性艺术,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所以歌剧制作复杂、成本巨大,但它的表现力也最丰富。在工业文明社会,歌剧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整体的艺术创作水准。虽然很多人自认为“我听不懂歌剧”,但其实没那么难,很容易。

现在互联网时代获取艺术表演的音视频很方便,那为什么要到现场呢?这也恰恰就是我们要做歌剧的初衷。因为像这种演出,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的和现场情况完全是两回事儿。如果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告别手机智能终端,拿出两三个小时,静静地坐到剧院里,就能在歌剧里滋养自己的灵魂,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谈歌唱生涯:坚持成为唯一的选择

南都:你的名字曾经和帕瓦罗蒂密不可分,对你来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戴玉强:我小时候从收音机里听到帕瓦罗蒂的美妙歌声,觉得很神奇,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声音。然后就听他的唱片学习演唱,不断地唱、模仿,唱到最后帕瓦罗蒂的经纪人鲁道斯听到我的录音,就问他的助手,“这是帕瓦罗蒂哪一场的录音呢?”他的助手说,“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唱得很像帕瓦罗蒂的中国男高音。”

后来,我通过鲁道斯见到了大师帕瓦罗蒂,当面唱给他听。帕瓦罗蒂收我为他的学生,我去意大利跟他学习。2004年年底,在他第一次执导的自己最钟爱的歌剧《波希米亚人》里,我被他任命为男主角,进一步接受他的言传身教。

他是我的榜样,赶上那个高度是不可能的。假如某一个年轻人,天天模仿我,唱得跟我一模一样,也能成为歌唱家。

南都:你曾经说过歌唱生涯坎坷不平,能否分享一下你难忘的时刻?

戴玉强:每一刻都难忘。我无数次跌倒,无数次去参加比赛名落孙山,这是常有的事情。有一个比赛,我曾参加了4届。对于各种比赛,年轻人都要去试试,它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锻炼,我们需要在有压力的状态下去演唱。演出也是,比赛也是,你自己在家唱,没观众,你就没什么压力,这和当众表演是不一样的。怎么样让自己在紧张的状态还能正常发挥呢?就需要不断地去磨练自己,不断地去比赛,去演出训练。

图片

戴玉强在广州发布会

南都:你经常说歌唱家是有黄金年龄的,要把舞台多留给年轻人。为什么这样说?

戴玉强:1995年,我用意大利语原文演唱西洋歌剧《图兰朵》,那是北京舞台第一部用原文演唱的意大利歌剧,很有意义。今天,作为一个男高音歌剧演员,我已经不是黄金年龄了,60多岁,基本上都不会再演歌剧,就顶多唱唱音乐会。唱歌剧说到底是个熟练工种,需要技巧和功夫。不停地下功夫,不断地磨练,熟能生巧。其次,唱歌剧是个体力活。35岁之前,心智还不成熟,对于生活的理解、对音乐内涵的感悟,修炼还不够。等到45岁以后,慢慢地,身体的机能开始下降,所以说唱歌剧的黄金年龄只有10年——35到45岁。

我也跟那些老歌唱家们一样,慢慢岁数大了之后就转向教育,以老带新,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心得、所有的技能、对生命的认识传授给年轻人,还要给年轻人提供一个锻炼、成长的舞台。光在琴房里、教室里学习表演艺术,是不足够的,那只是成长的第一步,所有成熟的演员还是需要在舞台上去磨练、摔打。

从2015年起,我就步入了音乐教育领域,从总政歌剧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转业到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从事教学工作。从2000年开始,我开始有一点小名气,有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中国歌剧舞台上能够演歌剧的男高音,有一半多是我的徒弟,到现在真正拜过师的有300多人。比如现在小有名气的薛浩垠、张英席、王传越、王泽南、毋攀,包括广州的张学樑、张喜秋等都是我的弟子。我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舞台。

前几年,我和殷秀梅老师还在苏州搞了4届歌剧演修班,面向全国的年轻人,完全公益免费传授民族歌剧、西洋歌剧等,免费把这些东西教给他们。

南都:如果用歌词总结你62年的人生,你会选哪句?

戴玉强:《心的舞台》有这样一句歌词,“当坚持成为唯一的选择,我的命运就被星光恩泽。”这就是我的写照。最后我什么都没有了,只剩坚持了。谁咬得住牙坚持下来,闪耀的星光就会恩泽谁。

谈未来:筹建河南音乐学院

南都:最近几年很少能看到你的演出,你都在忙些什么?

戴玉强:现在我被聘到河南,河南省委省政府让我去筹建未来的河南音乐学院,目前还在郑州大学底下进行孵化,所以叫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如果教育部经过评估合格,给我们挂了牌,河南音乐学院就会和星海音乐学院一样成为独立建制的本科音乐学院。目前有11个音乐学院,分别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这11所。如果审查通过,那我们就是第12所全国独立建制的专业音乐学院。

图片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出品歌剧《茶花女》剧照。

当了院长之后,教学、科研、学院的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要去做。我最擅长的就是做歌剧表演,我也发挥我的长处,做了很多的演出和歌剧制作,更好地扩大河南音乐学院的影响力。我们将红色经典歌剧最精华的片段做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音乐会,叫“音乐厅里的思政课”,进校园演绎。接下来就做了这部歌剧《茶花女》,通过这个歌剧来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为音乐学院培养年轻的老师、同学,给师生提供成长的舞台。在2024年11月,我们在郑州的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连演了10场,场场爆满。今年“五一”又去北京保利剧院进京汇报演出4场,也是全场座无虚席。

南都:在中国像你一样走上世界舞台的知名歌剧家很少,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破局?

戴玉强:我认为首先得有天赋,如果它是“帝王绿”,不需要花心思,做镯子就来钱。一个好材料,遇见一个好老师,并且有合适的机会,自己也真正努力,肯下苦功夫才有可能,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时代在变化,我所说的机会都是从时代出发,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什么样的艺术家。有一句话叫顺势而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南都:你有什么成功的心得可以分享给年轻人?

戴玉强:年轻人不要轻言放弃,既然你热爱,你就要去追求。成功和失败,那是命运的事情,你有可能这一辈子也没有成功。我现在就算成功吗?也许。我不觉得我成功,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总是对我自己不满足。有人总问我说,你这辈子最好的作品是哪个?我说下一个。

南都:你希望自己在艺术道路上为中国的音乐事业留下怎样的印记?

戴玉强:这不重要,我只需要不停地去做这个事情。也许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很骨感,不是说我去创造一个东西,我就能留下印记。但是不做就永远没有,这个很朴素,没有什么真谛,就是简单俩字儿——努力。做多了也许就碰上了,就成为经典,永远流传下来。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周彩艳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