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让人,人守规,广东文明出行蔚然成风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9-30 16:27
图片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广东迎来出行高峰。当前,各大交通枢纽已客流如织,却秩序井然。近日,各地交通部门密集发布了出行指引,引导公众错峰出行、合理规划。从“车让人、人守规”的街头常态,到出行路上的每一份耐心与礼让,文明出行在南粤大地已蔚然成风。

新学期伊始,广东各地广泛开展“交通安全第一课”,以情景演绎、互动体验、警校联动等创新形式,将文明出行理念深植学生心中。

与此同时,街头巷尾,身着志愿者马甲的交通引导员已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与交警并肩守护斑马线,用耐心与微笑传递秩序之美。从最初的“要求礼让”到如今的“主动礼让”,从“文明倡议”到“日常自觉”,斑马线前的每一次停车、每一次挥手,都在彰显广东人出行文明的新风尚。

“交通安全第一课”护航学生上学平安路

2025年秋季开学,广东多地率先开展了形式新颖、覆盖面广的“交通安全第一课”,以情景演绎、案例剖析、互动体验、线上线下联动等多样形式,极大提升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今年9月,广州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便是交通安全。该活动围绕“迎全运 文明行”主题,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舞台表演,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既沉浸又深刻的交通安全教育课。

图片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小学举办“迎全运 文明行 2025年广州市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宣传活动。南都N视频记者黎湛均 摄

活动当天,广州结合“迎全运”契机,由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广州市“迎全运 文明行”文明交通季活动也同步正式开启,省市区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共同走上舞台拉动启动杆,标志着为期三个月的文明交通主题活动全面拉开帷幕。

9月18日,珠海交警携手滴滴出行,在珠海科技学院举行了2025年秋季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宣传活动。活动中,交警针对“开门杀”隐患,现场演示“荷氏开门法”,明确左驾用右手开车门、右驾用左手开车门的操作要点,教会新生避免因贸然开门引发碰撞。现场还设置有体验和互动问答,通过分心驾驶体验、模拟碰撞实验、有奖问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安全知识。

图片

珠海交警携手滴滴出行在珠海科技学院举行2025年秋季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宣传活动。

通过真实案例和直观实验,学生对“知危险、会避险”有了深刻理解,对头盔、安全带等防护装备的使用意愿显著增强。互动式、沉浸式教学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有学生表示,这场开学第一课让自己“深受震撼”“受益匪浅”。

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遍布城市角落

在南粤大地上,文明劝导员已成为城市街头一道温暖而熟悉的风景。无论是晨光熹微的早高峰,还是华灯初上的黄昏时分,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人潮涌动的地铁站前,你总能看到那些身着彩色马甲、臂佩袖章的身影。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覆盖老中青不同年龄,用一次次举手投足间的善意,编织出城市最动人的文明图景。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早已将志愿服务融入城市基因。截至目前,广州拥有注册志愿者超过60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团队)2.4万多个。从社区里的邻里互助,到大型赛会中的青春身影,志愿精神已汇聚成照亮城市的光芒。特别是在交通枢纽、学校周边、地铁站内,文明交通志愿者的坚守从未缺席。

每逢中考高考等重要时刻,或是像第十五届全运会这样的盛事临近,志愿者们总会如约而至。今年7月以来,天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天河南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动“广东好人”“广州好人”“红棉老兵”等先进典型,与街道志愿者一起,将文明交通服务渗透到早晚高峰、商圈校园、大街小巷,以“榜样力量”护航十五运,让文明成为羊城最动人的底色。

图片

“广州好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交通疏导志愿服务。图源:天河区文明办

他们手执引导旗,哨声清脆——红灯亮起时伸手示意停步,绿灯通行时挥旗助老扶幼安全过街。面对逆行、闯红灯、未佩戴头盔等行为,他们始终耐心沟通、柔性引导,让规则意识浸润人心。

漫步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文明出行的气息扑面而来。共享单车在停车框里列队待发、醒目的停车指引牌、鲜艳的“红马甲”身影成了街角的靓丽风景。每日早晚高峰时段,由党政机关青年、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总会准时在地铁口、交通路口等开展文明劝导、秩序维护、咨询引导、车辆归位、停车引导等志愿服务。

寒暑假期间,一支支学生志愿队伍更是为南粤大地注入青春活力。今年暑假,东莞莞城街道,身着绿色马甲的“文明小卫士”们走上街头,向过往的行人派发宣传单张,并对未佩戴头盔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耐心劝导,呼吁大家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图片

东莞莞城街道青少年参与“文明小卫士·暑期莞一夏”莞邑青少年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图源: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为共识

近年来,随着文明出行引导活动的持续开展,广东城市的交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不少行人在过马路时,总会习惯性地停下脚步,确认绿灯亮起;不论是否设有红绿灯,许多驾驶员只要看见斑马线,都会自然而然地缓缓停下礼让行人。

从最初“被要求礼让”,到如今“主动愿意礼让”,越来越多温暖的互动,正在广东的街头悄悄上演。

今年4月,珠海一司机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路过的行人也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回礼”,其中,走在最前面的行人不好意思地示意司机先走,见司机坚持挥手让他先行,他赶紧快步穿过,并不忘回头挥手致谢;跟在后面的一对母子,小男孩担心让司机等太久,紧紧牵着妈妈的手小跑着过马路;随后经过的两个小女孩,也开心地朝司机挥了挥手。没有言语,却尽是理解与感谢。

这样自然流露的善意,常常发生在广东的街头巷尾。7月底,梅城一处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旁,一位年轻人正要过马路,远处一辆黑色轿车早已提前减速,稳稳停在了“礼让行人”的标志前。年轻人会意,快步走过。随后又有多名行人陆续要通过,一辆白色轿车远远就开始刹车,后方车辆也依次停下,安静等候。其中一位中年人步伐较慢,但所有车辆都耐心等待,没有一声催促的喇叭。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份礼让并不只存在于车与人之间,也流动于车与车之中。7月26日,在S73南沙港快速路番禺区路段,一辆黑色轿车险些走错车道,后方车辆见状,非但没有鸣笛抢行,反而主动减速,留出充足空间容其安全变道。顺利并线后,黑色轿车副驾驶座的女士,情不自禁地向后方司机比出一颗“心”。一个小小的手势,瞬间化解了路上的紧张,也让一段短暂的相遇,染上了温暖的底色。

从校园到街头,从学生到市民,从驾驶员到行人,文明出行的种子已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这些看似微小的礼让之举,正汇聚成一股暖流,温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文明从要求变为自觉,从规则成为习惯,广东正在用一次次停车等待、一个个微笑致意,书写着现代城市文明最动人的篇章。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吴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思琦 卢婉珊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