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市末位到四连冠!深圳龙华学校体育工作的“破局之道”

南都N视频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5-10-13 19:00

9月27日,2025年深圳市中小学生足球班级联赛总决赛哨声响起,深圳市观澜中学高二(20)班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摘得高中组总决赛冠军。龙华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亦跻身六强,展现亮眼实力。赛场佳绩的背后,是一组更具说服力的区域体育育人数据。龙华区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逐年提升,2024年该区中小学生体测优良率达74.39%、合格率达99.18%。从曾经的全市末位,到如今连续四年稳居全市首位,这一轨迹直观印证了龙华区学校体育的深层成效。

800x534_68ec770b2b7f7.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ec770b3f96f.jpg?X-Amz-Content-

图源:龙华教育

“体育不是问答题,而是必答题,体育锻炼要质量高、效果好。”龙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该区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思路。早在2021年,龙华区便在全国区县层面首发学校体育工作方案,率先以“每天一节体育课”破题,锚定“五率”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着力构建“五全”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探索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新路径,让“眼里有光,身上有汗”成为龙华青少年成长的常态。

01

多轮推进、多元路径

构建多层次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体育落地,制度保障是根基。龙华区以“大健康”理念为核心,连续印发两轮《深圳市龙华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计划》,从师资配备、课时配置、场地保障、督导检查等多个维度搭建“全链条”框架。

课时保障先行,是改革的第一步。该区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配套2次以上体育家庭作业,确保学生每天校内锻炼2小时。同时,普及足篮排、田径、游泳等8类基础项目与武术、围棋等传统项目,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特色,推动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天一节体育课,且通过日常督导确保政策不打折扣。

课程形式创新,则让体育课“活”了起来。在教学模式上,龙华区推行“一班多教”个性化方案。同一班级内,教师会根据学生体能差异、兴趣偏好分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专多能”运动技巧。而AI技术的深度融入,更成为课堂创新的突出亮点,学生通过深蹲、拳击等游戏化动作完成训练,不仅让体能练习变得有趣,更让运动的积极性、参与感显著增强。

面对体育教师缺口,龙华区通过“引才+育才”双向发力,构建起专业师资保障体系。一方面,加大招聘力度并坚持“招培引用”并举,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每年严格按课时需求、师生比配齐体育教师;三年来累计新增体育教师625名,目前全区体育教师总数达149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6%,其中不乏38 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及107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另一方面,通过“新苗练兵”“骨干引航”“新老互助”等六大计划完善教师梯队培养,并以“教研培”一体化为抓手,组建9个片区体育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专业能力提升推动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02

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

确保体育运动高质量实施

大城市人口密度高,校内生均体育运动面积不足,运动场地不足曾是龙华学校体育的“痛点”。该区通过“校内整合优化、校外租借共享”的方式,让体育运动有“地”可施。

校内空间扩容,靠的是“微改造”与“精管理”。龙华区充分利用学校架空层、顶层区域开发运动空间,近三年完成17个运动场及体育馆改扩建项目。同时,指导学校制定精细化体育场馆使用排班表,提升设施使用效率。以龙华第三小学为例,该校占地面积仅5797.51平方米,却通过“微格化管理”以平方米为基本单位给每位学生精准定点,各班错峰使用场地,从2022年开始,连续三年全校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90 %以上,合格率达99%以上。

图片

图源:龙华教育

校外资源共享,则打破了校园边界。该区印发《深圳市龙华区学校周边资源共享操作指引》,协调街道、社区协助学校租借周边运动场地;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学校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红山中学等校,便充分利用周边绿道、简上体育馆等资源,补上了校内场地的缺口。

03

活动、赛事双驱动

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新生态

在发展校园体育的同时,龙华区通过“活动+赛事”双轮驱动,丰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实现学生从被动上体育课,到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转变。

在体育活动载体上,龙华区教育局联合区文体局在30余所学校布点 20余项运动项目,引进李宁、巴特尔等体育名家进校带教;同时挖掘中华传统体育资源,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开展武术、毽球、舞龙舞狮等教学与训练,创建“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累计打造15所国家级、8所省级特色运动示范学校。龙华二小作为龙华区武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从一年级起开设常规武术课,让传统体育融入日常生活。

同时,注重发挥赛事杠杆作用,“校校有特色、月月有赛事、班班有队伍、人人有项目”成为新局面。据介绍,该区积极组织举办“未来杯”系列学生运动赛事、全力推动体育世界冠军与运动明星进校园等活动,为青少年搭建竞技交流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更成为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800x533_68ec7ba55e642.jpg?X-Amz-Content-

800x572_68ec7ba56b09e.jpg?X-Amz-Content-

图源:龙华教育

04

“人工智能 +”赋能

给体育评价装上“精准导航”

“全程有监督,评价有抓手”,是龙华学校体育评价改革落地的关键。该区将“人工智能 +”融入体育评价,加强对学生体测数据的分析、管理与应用。

在区域督导层面,龙华区搭建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为片区责任督学提供“精准画像”;督学每月进校听课、开展体育教师配备专项督导,形成督导、约谈、问责、整改、提升的闭环。

图片

图源:龙华教育

在学校评价层面,体育监测被纳入“六位一体”监测评价体系,每年开展全覆盖体质监测与学科质量监测,发布深度监测报告,分析体测、视力与学业成绩的关联,向学校、家长公开数据。

在个体干预层面,“个性化指导”成为特色。行知小学根据测试结果制定体质质量分析表,针对肥胖、视力不良等相关数据进行干预指导;龙华三小则通过校园智慧平台为每位学生生成“体质健康画像”,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并定期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展望未来,龙华区将聚焦“智慧 +”赋能,通过提高运动场馆智能水平、开发智慧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智能体育评价、构建智慧监测体系,拓展学生运动空间,全面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电子档案,为区域学校体育竞逐“新赛道”,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持续稳定的“动力源”。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任贺

编辑:任贺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