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赋能、古村焕新:深圳农文旅融合绘全域旅游新图景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5-10-14 17:38

据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2025年,深圳农文旅融合发展再添标志性成果,如大鹏柚柑湾度假村营收突破600万元、甘坑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等等。作为一座兼具山海资源与人文底蕴的现代化都市,深圳近年来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桥”,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活化非遗资源、打造特色IP等举措,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径。

图片

山海赋能:柚柑湾盘活资产,打造民宿产业标杆

在深圳大鹏新区南澳街道,曾经经营乏善的南隆社区集体物业,如今已变身被誉为“山海雕塑”的柚柑湾避世度假酒店。该项目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三面环山、面朝大海,20余栋建筑融合木质、竹编等自然元素,将东方度假美学与大鹏半岛山海资源完美融合,成为深圳高端民宿的代表之作。

项目能快速落地,离不开政企联动的高效推进。新区不仅对标“世界一流、国内最好”民宿集群标准,推出14条扶持措施,还建立“干部帮扶机制”,统筹多部门提供全生命周期营商服务,为民宿精品化发展“减负担、增活力”。同时,通过设立“统战+”文旅融合实践基地、开展“民宿管家”专项培训,项目还培育了一批专业化从业者,探索出“住宿+研学”“住宿+康养”等复合经营模式。

图片

在引流与运营上,柚柑湾更是巧借资源优势:一方面上线美团“名特优新”专题页,整合网红探店、微短剧植入等新媒体手段精准触达客群;另一方面联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南澳)海上龙舟赛”“舞草龙”等非遗IP,举办国际慢城文化节、沙滩音乐节,既拉动游客“过夜需求”,又为社区居民提供增收渠道。数据显示,自2025年5月开业以来,项目已带动周边社区就业近200人,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并荣获第十届度假1%Club大奖。

图片

古村焕新:甘坑古镇激活客家基因,构建“IP+产业”生态

从明清时期的客家老村,到如今的国家级文旅融合标杆,龙岗区甘坑古镇的转型,成为深圳农文旅融合的另一典范。2015年,龙岗区政府与华侨城集团合作,通过“集体统租、保护开发、合作运营”模式,修复状元府、南香楼等古建遗存,打造出集文化旅游、创意生态、非遗保护于一体的客家小镇。

图片

这不只是修复老村,更是在活化文化。古镇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孵化出“小凉帽”“白豚小子”等八大原创IP,开发主题动画、VR游戏等衍生内容,并以“甘坑凉帽”非遗IP为载体,打造凉帽主题稻田、IP雕塑等场景,让客家凉帽制作技艺融入旅游体验。同时,古镇还打造生态农场,设计“春耕馆、夏耘馆”等五大主题馆,推出种子课堂、自制蚊香等体验项目,将生态农业与农耕文化科普相结合,跳出传统农家乐模式,形成独特的“IP-Town”产业链。

图片

图片

如今的甘坑古镇,不仅是“国家3A级景区”“全国最美小镇”,更成为研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累计接待学生超35万人次,获评“广东省研学实践基地”。在效益层面,古镇建立“租金+分红”机制,让村民户均年收益超14万元,甘坑社区股份公司年收入也从350万元提升至4000多万元,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的双赢。

深圳农文旅融合:特色业态注活力 政策赋能谋发展

记者了解到,除了山海与古村,深圳的都市农业也为农文旅融合注入鲜活动力。近年来,深圳打造光明农场大观园、欢乐田园、深汕天子山农业公园等特色项目,推出龙华“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探索之旅”、光明“都市田园之旅”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美食产品层面,“南山荔枝”“黄田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光明乳鸽、公明腊肠、沙井金蚝等特色美食成为游客必尝的“深圳味道”。

图片

在住宿体验上,大鹏海贝湾民宿群、深汕桃花源艺术村等乡村美学民宿,让游客既能感受田园风光,又能享受高品质服务。这些业态不仅丰富了深圳旅游的供给,更让农业从“生产端”向“体验端”延伸,成为农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高水平建设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编制实施全市酒店布局规划,新增15家高端品牌酒店和精品民宿。同时,政府还将推广“赛事+旅游”“演艺+旅游”“研学+旅游”等新模式,培育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智慧旅游新业态,并新推出一批生态游、科技游、古村游特色线路。

从山海间的民宿集群,到古村里的文化IP,再到都市中的田园体验,深圳正以多元业态、创新机制,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行 实习生 刘畅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