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广州第五个“营商环境日”,天河再增一批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日前,天河区10家园区(楼宇)获授新一批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牌匾,至此,全区观测服务站总数达22家,实现21个街道全覆盖,服务覆盖企业3650家以上,标志着天河区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造政企沟通“直通车”
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自2024年10月以来,天河区已建成12个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企业服务效能提升显著,推动一批企业诉求得到解决。
天河再增一批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
天河南商会是天河区第一批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天河南商会副会长熊卫介绍,辖区六运小区是广州知名的网红社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住商矛盾等挑战,商会将相关情况反映至街道部门。经过多方资源整合,“六运小区主理人联盟”在天河南街成立,推动了商居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助力六运小区由网红打卡地向长效治理示范街区稳步转型。
作为观测服务站的楼宇代表,珠江城大厦从空间、时间、行业三个维度出发,将营商环境观测服务与日常的招商运营工作相结合,激活楼宇经济。珠江城大厦招商负责人刘娉婷表示:“营商环境观测服务不仅仅是数据收集,更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政策更精准、服务更温暖、生态更健康。”
“观测服务站作为天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将持续聚焦企业需求,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为天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天河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观测服务站将完善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机制。
线上依托天河“政企+”服务平台,全面为观测服务站开通管理账号,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帮助提诉求、找政策、查档案、连资源,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实时查看诉求受理、分办、处置到反馈的情况,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线下为观测服务站配备服务专员,负责日常沟通联络及问题协调反馈。在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选取条件成熟、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站点,推行“政务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办事“园区内申报、一站式办结”,增强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路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主动脉”,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天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接连迎来好消息。原计划于今年10月底完工的珠吉路拓宽工程(一期)北段提前完工。此前,悦景路西段和健明六路也接连通车。这些道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改善了市民出行体验,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珠吉路作为天河东部纵向主动脉,随着东部发展提速,原有双向四车道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高峰时段常出现拥堵。扩容后的珠吉路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改善了早晚高峰出行体验,还为广东奥体中心举办大型活动提供了交通保障。未来,珠吉路还将通过鱼珠隧道连通海珠区,进一步强化天河、黄埔、海珠三区交通互联。悦景路西段也曾是困扰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堵点”,如今改造后变为双向四车道,解决了奥体东片区交通出行难题。
悦景路西段。
过去,受广深铁路及广园、北环等高快速路影响,天河区内南北向交通连接较弱,智谷片区、智慧城、金融城三大重点片区仅由科韵路连通。而9月初全线通车的健明六路打破了困局。健明六路北起广深高速,南至广园快速路,全长约1.98公里,规划红线宽度40-62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被视为天河交通路网的“黄金走廊”。
“以往健明六路一带都是闲置荒地,围蔽起来不开放,还停满了‘僵尸车’。”知情人士表示,如今健明六路的开通,不仅带动了低效用地开发建设,还打通了内循环,实现了区内重点片区的快速连接,对内提升了智谷片区路网交通微循环效率,对外实现了与天河智慧城、金融城等重点片区的快速连接。
当前,“六横七纵”的全面建设已驶入“快车道”——9个道路项目顺利完工,17个项目加快建设,还有54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立项、设计。随着越来越多道路建成开通,天河区系统性交通路网版图将更加完整,不仅为民众打通民生之路,更将为产业兴旺铺设机会之路。
系列举措共筑营商“引力场”
通过系统化改革与创新实践,天河区区域吸引力持续增强。截至今年9月,全区企业总量突破74.6万户,新设企业数量稳居全市首位。精准的政策、便利的服务、完善的要素保障、开放的制度,共同构成了天河区强大的营商“引力场”。
政策供给上,天河系统修订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现代商贸业、都市工业、人工智能等15项高质量发展政策,构建完备的“政策工具箱”,将137项惠企政策集成至“天河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创新“信用+政策兑现”模式,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通过深化AI技术应用,天河建成市民诉求智能分析系统,AI社保热线实现100%接通率,今年已服务企业超2.7万次。在跨域通办方面,与深圳南山、厦门海沧等91个地区建立合作,72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国首个市区共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的建立,以及“政企+”综合服务平台的上线,标志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企业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在要素保障方面,天河区从人才、数据、资本三方面进行强化。出台高质量发展重点人才激励办法,实施“广聚英才”工程,引育“高精尖缺”人才;深化“信用+金融+创新”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累计促成低成本贷款226亿元;成立数据要素产业协会等三大平台,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法治环境上,天河依托亚太经合组织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打造国际仲裁中心,“天和”“天融”平台上半年分别化解拖欠账款案件3.84万件、追回金融欠款4.21亿元。
面对国际投资,天河区简化资格公证文书,境外投资者身份远程便可确认,在港设立离岸孵化中心,今年以来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12户,居全市前列。在规则衔接方面,落地全市首笔“粤信融”跨境数据验证业务,“跨境理财通”业务规模达123.9亿元。22个“湾区社保通”专窗的设立,为港澳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社会保障服务。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正持续激发天河区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成绩单
截至2025年9月,天河区企业数量突破74.6万户,今年新增企业19.9万户,总量和新设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连续4年上榜赛迪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年、2024年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获评广东省第二批信用县建设综合类先进单位,今年获评赛迪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9.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3.1%,连续18年高居广州全市第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夏嘉雯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