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洁首部小说集《织风暴》出版:聚焦女性生存图景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10-16 19:51

近日,资深媒体人、作家郭玉洁推出首部小说集《织风暴》。这部串联起当代女性多元生命故事的作品,不仅获戴锦华、吴琦、顾湘等文化界人士诚挚推荐,更以细腻笔触挖掘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困境与突围,成为其从非虚构转向虚构创作的重要尝试。

图片

从非虚构到小说:媒体人转型书写女性生存样本

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郭玉洁的职业生涯始终与文字紧密相连。她曾先后供职于《财经》《单向街》(后更名为《单读》)《Lens》《正午》等知名媒体,既是《正午故事》联合创始人之一,也以非虚构创作留下诸多经典——不仅写下《诗人张枣之死》《对谈项飙丨中国人像蜂鸟,振动翅膀悬在空中》等现象级特稿,编辑过《我是范雨素》《冯远征:我穿墙过去》等引发广泛共鸣的名篇,2017年出版的非虚构作品集《众声》,更入选豆瓣年度中国文学(非小说)榜单,成为不少读者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文本。

图片

郭玉洁

此次《织风暴》的推出,是郭玉洁沉潜多年后向小说领域的正式跨界。不同于非虚构对现实的直接记录,她以虚构笔法构建了五个独立却暗含呼应的女性故事,刻画五类极具代表性的生存样本:荒漠小镇女孩在成人世界的欺骗中懵懂成长,年轻妻子望着丈夫脊背生出逃离婚姻的意愿,中女被繁琐生活填满人生缝隙,小姨因意外之财打乱生活节奏,老年女性随子女迁徙后在城市夹缝中重构自我。这些角色虽处于不同生命阶段,却都在困境中寻找出口,彼此命运形成微妙映照,如棱镜般折射出当代女性的普遍处境。

于细节处藏力量:捕捉日常里的“决定性瞬间”

在《织风暴》中,郭玉洁并未追求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锁定在日常生活中的“决定性瞬间”——一声难以捕捉的叹息、一个突然折返的动作、一顿沉默的晚餐,甚至一次索道旅行中的情绪波动,都成为挖掘女性内心世界的入口。

《Jungle Fly》里,年轻妻子在索道下坠的恐惧中,既体会到孤身刺入天空的自由,又直面丈夫创业失败带来的生活困境,内心在温情与暴怒间反复拉扯,亲密关系里的矛盾与挣扎跃然纸上;《观音巷》以孩子“鱼钩” 的视角,定格三世同堂家庭中的女性群像,奶奶干瘦如折尺的身影、姑姑面对客人时的微妙神情、妈妈对家庭琐事的沉默忍耐,用“每一句都在它的位置上,很轻又很重”的文字,藏起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无奈;《滑板车》中的奶奶更承载着一代人的遗憾,她曾因厂长阻挠错失上大学的机会,从工人到妻子、母亲、奶奶,即便晚年仍对未竟的梦想心怀牵挂,却在日常琐碎中逐渐体会到“更大的力量”的存在,道尽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身不由己。

正如郭玉洁在创作中所传递的:“逃离从来不是唯一的解法,用微弱的行动去回应生活里的‘不对劲’,就是一次次微小的胜利,它们终将在我们心底汇成强劲的、势不可挡的风暴。”这些看似平静的细节里,藏着关于自由、边界与自我实现的隐秘对话,也让每个读者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为被忽视的女性声音“鼓掌”

这部聚焦女性的小说集,也获得了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评价道:“玉洁的文字简洁而灵动。自非虚构转向虚构,多了沉吟与气韵;不变的是文中那份真切的现场感,是直叙背后的至诚与热度。‘织风暴’是恰切的命名,串联五个当代女性生命的故事。从容的行走,无言的坚持,隐忍的痛与张扬。于我,这是一幕幕终获窥见与展示的心灵与社会风景。”

《单读》主编吴琦则从时代视角出发,认为《织风暴》记录了容易被忽视的价值与声音:“经历过几十年的上升周期以后,我们对‘进步’的理解,常常与增长、慕强和中心化的逻辑混为一谈。这本小说集所描述的,正是在人人都在往上看、往高处走的时候,那些被忽视和贬抑的目光、思绪、价值与人……她们不仅曾经存在,并且继续存在,在人心的内外正直地呼啸着。”

诗人北岛作为郭玉洁多年好友,更见证其写作轨迹的独特:“这些年,她声东击西,变化莫测,在我猜想中,她的写作勾连成一条隐秘的小路,与马路、公路和高速路无关。风格即人——她忠实于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在黑暗中辨认方向。”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也直言看好其创作潜力:“郭玉洁将纤细的感受力与锐利的思考美妙地结合起来,她必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 温欣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