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ESG发展报告:推动“ESG四化”形成互为支撑的闭环

南都N视频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5-10-16 22:09

以“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为主题的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举行。大会首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牵头撰写的《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图片

与前一年相比,《报告》称,2025年上海ESG发展正在走向制度更系统、行动更标准、绩效更量化、协同更紧密的新阶段。其中,政府与监管机构在制度供给和治理创新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报告》还提到,企业是上海ESG生态中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信息披露和治理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民营与外资企业则在绿色产品开发、供应链协同和社会责任实践中开展多样化探索,但是,中小企业面临理念和能力受限、技术与资金门槛高、治理体系落实难度大等困难,ESG价值体现与资本化进程缓慢,遭遇推广瓶颈。

金融机构为上海ESG发展提供资金和工具支持,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持续扩容。银行、券商和保险机构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中逐步嵌入ESG要素考量,为企业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然而,数据获取难、信息质量参差、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标准差异大及长期资金激励不足等问题仍制约其业务发展。

上海的市场交易体系推动企业提升ESG发展动能。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碳排放权与绿色电力交易平台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路径选择,其他交易平台,如股交中心和数据交易所,也在探索合适的标准与服务工具,但制度滞后、标准分散、数据碎片化及中小企业参与度不足仍是普遍问题。

第三方服务机构逐步成为上海ESG生态中的“粘合剂”。在碳评估、绿色认证、信息披露咨询及智能化工具开发方面,他们支撑企业实践与金融协作,然而,数据规范化不足、标准多元、方法分歧以及人才供给缺口使服务深度和可比性受限。

在对上海各类主体行动现状与优化方向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报告》建议,推动“ESG四化”并形成互为支撑的闭环。“ESG四化”即ESG经营活动内部化、ESG信息披露标准化、ESG评价体系系统化、ESG价值实现具体化。内部化为企业行动提供基础数据与治理逻辑,标准化披露将其转化为透明、可比的信息,系统化评价以量化指标形成反馈和改进方向,而价值实现具体化则通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验证前端实践的有效性,并反过来强化内部化的动力。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编辑:甄芹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