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当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深处,万亿级AI终端生态的构建已成为城市产业竞争的新赛道。10月23日,2025年荣耀全球开发者大会暨AI终端生态大会在深圳坪山启幕,这场政企协同打造的行业盛会,不仅是荣耀发布AI“1×3×N”生态战略,构建开放智能可扩展的终端生态系统的“官宣场”,更是深圳按下万亿级AI终端生态产业集群建设“加速键”的关键节点。
从龙头引领到生态共荣,政企协同支撑AI产业
大会召开前夕,恰逢《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式印发。该方案明确将“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作为核心任务,重点提出“培育工业软件和智能装备,支持企业建设融合人工智能的跨行业跨领域和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供给插件等创新模式”,为区域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清晰路径。
大会上,荣耀正式发布AI“1×3×N”生态战略,以“一个平台为核心、三种模式做赋能、N个集群共发展”为框架,构建开放、智能、可扩展的终端生态系统。同时,将原有“HONOR Connect”连接品牌升级为全新“HONOR AI Connect”平台,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AI智能化解决方案。“这相当于是AI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是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能通过数据驱动与智能体协调,让大企业、大平台带着中小企业一起拥抱AI。
如今在坪山,以荣耀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生态,带动光弘科技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初步形成从AI研发设计到终端制造的完整链条,一个“龙头引领、链条完整、要素齐全”的AI生态已然成型。
具体到全链条支撑方面,数据显示,坪山凭借占深圳60%以上的芯片制造产值优势,依托涵盖“研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应用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为AI创新提供了从原型到量产的全周期保障。这种高效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恰好契合了当前企业对AI硬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次深圳坪山以会为媒,向世界展示其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雄厚实力和坚定决心。记者了解到,坪山区积极推动人才、政策、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以“龙头引领+政策护航”的双轮驱动模式,持续汇聚产业发展动能。随着本次盛会的召开,坪山在空间、政策、服务等维度持续加码——AI产业园、城投智园等载体加速落地,鼓励更多AI产业落地,搭建“智慧共同体”;发布“人工智能十条”,以“真金白银”和精准服务,为产业发展全程护航;“AI未来营”为初创企业提供免租空间及算力、模型等资源支持。
依托这种全要素支撑体系优势,坪山正有效承接龙头企业生态辐射带来的优质项目、顶尖人才与创投资本。数据显示,坪山107家人工智能类企业中,37.4%的应用层企业覆盖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
先进制造+多元场景,筑基万亿级AI终端产业集群
此次盛会选择落子坪山,绝非偶然。背后既是对坪山创新城区产业实力、优质发展环境的高度认可,更源于对其“先进制造基底+多元场景载体+AI生态动能”叠加优势的坚定看好。坪山这片产业沃土,正成为吸引高端产业盛会、汇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作为深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未来产业试验区,坪山的承载能力与发展潜力,正为全市推动万亿级AI终端产业集群落地提供坚实支撑。坪山不仅拥有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核心园区等5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更在“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领域形成集群优势,加快构建以“6+3”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位于深圳坪山区的湾区智能网联试验场。
这份深厚家底,早已转化为实打实的发展动能: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打造超4000亿元产值的生态圈,到生物医药领域“千家企业、百亿产值”集群成型,再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主阵地的加速建设,丰富的制造场景与完备的产业链条,为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应用土壤。
在坪山,AI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以穿透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牵引者”与“赋能者”姿态,驱动产业向智能化跃迁。今年以来,坪山加速推进产业AI化、AI产业化,首批发布11个AI应用场景清单,挖掘百余个AI应用场景,推动三大主导产业植入AI基因,同时不断夯实城区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核心承载区和全域全时应用场景示范区。
场景应用是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为此,坪山锚定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场景优势,以“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的闭环逻辑,构筑起AI深度应用的最佳试验场。通过引入荣耀等搭建AI生态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为前沿技术提供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的“实景舞台”。
“未来的AI竞争不是‘一棵树的高度竞赛’,而是‘一片森林的生态较量’”。可以期待,AI赋能千行百业的更多创新实践,在这片土壤上开花结果。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赵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