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首创项目亮相!广东“春雨行动”收获413个医生金点子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10-25 15:21

如何让医生在临床中萌生的“金点子”,更快地变成守护患者健康的“好工具”?这个困扰医学创新多年的难题,在广东正通过一场名为“春雨行动”的系统工程找到答案。

10月24日下午,广东省“春雨行动——推进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成果转化”项目对接会在广州黄埔区举行。

会上不仅发布了官方的“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沟通咨询与对接平台”,更有从413个临床创意中脱颖而出的20个顶尖创新项目进行现场展示推荐,活动吸引了来自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及金融机构等400余位代表参与。

图片

一个月汇集413个“金点子”

其中118个为“全球/国内/省内首个”

“春雨行动”是国家药监局推动医疗器械源头创新的重要举措。自2025年7月在广东启动以来,迅速在全省医疗系统掀起创新热潮。在短短一个月内,便收集到来自100多家医疗机构、近300位临床一线医生申报的413个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人工器官、肿瘤早期诊断、运动康复等前沿领域。

广东省药监局组织了两轮筛选。首轮由临床专家、工程专家及监管技术骨干组成10个专业小组,聚焦项目的“临床价值”与“创新性”,从413个项目中筛选出182个临床价值显著的项目。第二轮则着重评估“转化可行性”,邀请行业协会、检验检测等多方专家进行综合评价。

最终,一批“高新尖”项目浮现水面:其中96个被初步界定为第三类医疗器械,118个项目被界定为“全球首个”“国内首个”或“省内首个”,71个项目基本满足国家或省级创新医疗器械审查标准。

在这近三个月的申报和评估过程中,省药品监管局与临床机构积极沟通,主动前移服务端口,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链条、精准化指导,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二类项目的注册审批,以全流程研审联动推动产品上市进程,让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患者。

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在对接会现场,多个“全球/国内首创”项目备受瞩目,展现了广东在临床创新转化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研发的SMART互动式AI认知早筛系统,通过5分钟游戏融合眼动、步态等数字生物标志物,即可在社区完成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准确率超90%,有效解决了传统筛查有创、昂贵、基层难及的痛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培强教授团队研发的动态脊柱侧弯矫正系统,创新采用“可动”钉棒设计,在实现脊柱稳固的同时保留生理活动功能,历时近三年攻克技术难关,有望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基准医疗开发的肺结节辅助诊断试剂盒,作为全球首创产品,基于中国人群特征设计,能从分子层面精准分流不确定性肺结节,预计可将良性结节误切率降低约50%,并避免恶性结节的延误治疗,直击当前肺结节诊疗中的临床痛点。

图片

从临床灵感走向产业现实

政府搭建“超级立交桥”

为解决医工脱节、转化路径漫长的核心痛点,本次对接会发布了“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沟通咨询与对接平台”,旨在搭建一座连接临床与产业的“超级立交桥”。

广东省药监局审评认证中心主任曾祥卫介绍,平台首创“看得见、连得上、跟得紧”的“一对一”VIP服务模式。医生可通过平台直接向审评中心发起咨询,获得预评议意见;企业可查询医生意愿发布的项目信息,联系对接;各方还能就审评、检查等关键问题实现信息交互。

图片

图片

同时,广东省药品监管局构建了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提前介入、一企一策、研审联动”等机制全面提升审评效能。目前,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已平均提速50%,并为创新器械开辟绿色通道,强化对数字疗法、智能中医设备等新业态的支持。

据悉,目前已有部分相对成熟的项目通过此通道进入审评阶段,实现了“边筛选、边推进”的研审联动,极大提升了转化效率。

一位参会企业代表表示:“本次对接会展示的临床创新项目极具启发性,黄埔区与省药品监管局在政策、平台、服务上的协同优势,让我们对项目落地充满信心。”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粤药监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