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地区无流行空白期RSV,婴幼儿防控有了专门的共识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10-28 15:33

在北方冬春季才会拉响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警报,在广东、福建、港澳台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却几乎全年常鸣——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第42周数据显示,南方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RSV阳性率已连续15周居首,0-4岁患儿更连续18周“领跑”。

面对这一“无流行空白期”的威胁,《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近期发布,首次为“非典型流行区”划出全年预防路线图。《共识》主笔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周伟提醒:“热带、亚热带地区没有安全月,宝宝出生离开医院前最好就要把预防单抗打上。”

图片

全年潜伏的“细支气管杀手”

“RSV最爱攻击直径2毫米以下的毛细支气管。”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吴谨准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毛细支气管炎“像鸡瘟一样”,其导致婴儿喘憋的典型症状,在缺乏呼吸机、重症监护手段的时代,所造成的重症、死亡极端情况并不鲜见;如今检测手段虽精进,能够非常明确地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但该病毒仍旧是0-1岁婴儿住院的首因。

周伟主任则向记者给出了更直观的数据: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南北纬35度之间区域,高温高湿让病毒“失去季节性”,全年任意时段都能检出;病房里胎龄较小的早产儿一旦感染,因肺发育显著不成熟,细支气管黏膜一肿,氧气“进不去”,三凹征、发绀瞬间出现,“只能上呼吸机”。

一次感染,或留十年“喘根”

《共识》指出,RSV感染不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增加后续反复喘息、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构成长期健康隐患。

“肺功能受损可能长达数年。”吴谨准援引其所在医院的长期观察研究指出,足月儿感染后也需9个月至1年才能恢复原有肺功能。共识中引用的2025版《婴幼儿反复喘息循证指南》更把RSV列为“诱发反复喘息最常见病毒”,部分患儿随访至16岁仍存在持续性肺功能损害。

长期从事新生儿重症救治工作的周伟也在临床接触了一些极端案例:一位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因未及时注射单抗,反复住院,“2岁前就用了28次呼吸机”。他强调,RSV感染目前无特效药,“一旦堵住细支气管,只能吸痰、补液、机械通气,全是被动救火”。

RSV预防单抗,建议出院前就打上

面对“无淡季”流行,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热带、亚热带省份的儿科专家、疾控中心的专家们一道撰写了这份颇具地域特色的婴幼儿预防专家共识,建议这些省份全年预防、出生即护——“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应重点针对婴幼儿实施全年免疫预防策略,以有效降低RSV传播风险。”“建议婴儿出生后尽早注射长效RSV单抗;若出生后未能及时注射,应在出院前或出院后尽早完成注射,以确保早期获得免疫保护。”

周伟解释,热带、亚热带地区无法像北方那样“提前一月掐点注射”,因此新生儿“离开医院前”最好就完成一针尼塞韦单抗,“一针最少覆盖6个月,正好拖过最危险的第一个感染季”。

尼塞韦单抗是目前我国唯一获批用于婴儿预防RSV感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预防手段。西班牙《柳叶刀》研究显示,当地普及尼塞韦单抗后婴儿RSV住院风险直降82%;中国III期MELODY试验亦证实,就诊率降低76%,住院率降低83%,而皮疹、发热发生率仅0.7%、0.5%,“与生理盐水相当”。吴谨准所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已常规注射,“目前未见明显副作用”。家长最关心的“能否与疫苗同打”也得到共识确认:单抗并非活疫苗,只要避开同一部位即可同步完成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

把“被动救火”变成“主动免疫”

“这是防控思路的一次调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主编文飞球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过去RSV管理侧重“得了怎么救”,如今《共识》把防线前移到“如何不得”。十二条建议逐一划定高危人群——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被列为“优先保护对象”,并首次将“全年免疫”写入操作细则。

为进一步推动这一防控理念落地,通过多机构、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提高尼塞韦单抗的安全性和可及性,将更有利于为所有婴幼儿提供及时保护。而在政策探索层面,上海、天津、北京、湖北及内蒙古五省(区、市)已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率先启动单抗区域试点,为完善全国RSV单抗应用政策框架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

周伟透露,广东、福建多家医院已将“新生儿尼塞韦单抗注射”纳入出院核查表,“就像打卡介苗一样自然”。文飞球展望,随着更多真实世界数据落地,这份“热带方案”可向全国输出,为所有无季节性RSV流行区域提供同一套标准化流程,把反复喘息、哮喘的后患尽可能截停在产房之外降到最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