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华人历史影像集展”开幕,看文化交融背后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10-30 19:41

10月29日,“苏里南华人历史影像集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展览聚焦八个苏里南华人家庭的真实故事,以影像与文本交织的方式,揭示华人群体在苏里南的奋斗历程,呈现这段跨越数代人、横贯两大洲的集体记忆。

图片

苏里南,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个国家位于南美洲北部。东邻法属圭亚那,南界巴西,西连圭亚那,北濒大西洋。

这里原本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居住地。自17世纪起,苏里南先后沦为荷兰与英国的殖民地,1975年正式宣告独立,建立苏里南共和国,结束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1853年,首批华人苦力踏上了苏里南的土地,拉开了跨越半个地球的迁徙序幕。从此,远在中国广东的客家村落与这片南美热土之间,逐渐生长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不仅是种植园中的劳作者,更通过“标会”互助、开设小店等方式,在异乡扎下根来,成为苏里南社会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劳动力,还有语言、习俗与坚韧的生存智慧,中华文化在这片土壤中悄然生长,开花结果。苏里南华人积极办中文学校、报刊,推动客家话、春节成为法定语言与假日,燃点后代赓续血脉的拳拳之心。

展览聚焦于八个苏里南华人家庭的真实故事,追溯他们从广东漂洋过海,在苏里南落地生根,又因政治动荡或生活所迫辗转荷兰的复杂历程。我们看到他们在寻根之旅中面对的语言断层与文化失落,看到他们在种族歧视面前奋起反击的勇气,看到因姓名登记错误而失去中文传承的遗憾,也看到一些人以写作和学术研究弥合分歧和认知裂缝的努力。他们中有人成为医生、艺术家和学者,也有人坚守着父辈的杂货店、餐馆或面包房。每一个人和他们所处的家庭,都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移民身份中那些无法被简单归类的光谱。

这些故事不只是个体命运的记录,更是整个海外华人群体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缩影。苏里南华人既保留着客家人的传统与韧性,又在多族裔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身份认同。正如展览中出现的“泥鸭”隐喻——那些在异乡泥沼中挣扎、几乎失去文化之根的华人后代,依然在努力找回属于自己的坐标。

主办方表示,历史从未远去,它在我们血脉中低语,在影像中定格,在每一个寻找归途的故事里延续。愿这场展览成为一个起点,让更多观众看见那些曾被忽略的迁徙轨迹,理解文化交融背后的挣扎与力量,并在回望他人之路时,也重新审视自己的来处与远方。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29日至11月28日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  通讯员海博宣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