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韶关武江区怡华路的菩提心斋公益素食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正被温情践行。
每天中午,这里为近200位老人提供四菜一汤的免费午餐。三年来,这家由民间爱心汇聚的素食店,以“光盘行动”为唯一要求,用热腾腾的饭菜和义工“欢迎回家”的问候,温暖着每一位推门而来的长者。
等待就餐的老人。
一粥一饭总关情:从“免费午餐”到“心灵归宿”
素食店外,一块醒目的黑板记录着爱心人士的慷慨捐赠:“捐赠大米20斤、新鲜土豆10斤、捐餐费200元……”这些来自陌生人的牵挂与关怀,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与排队打饭的老人们脸上那舒展的皱纹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
素食店负责人介绍道,这里每天都会精心烹制四菜一汤,每一道菜都倾注了义工师傅们的心血与爱心,经过他们的用心调味,散发出家的味道。负责人感慨地说:“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要接待300多位老人,但‘光盘’的要求始终没有改变过。”义工大哥笑道:“只要你有需要,来这里就能吃饱饭。”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他们已经坚持了一千多个日夜。
处理好的食材。
在这里,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一位83岁的老人家总是要多打一份饭,他笑着说:“老伴腿脚不便,我给她带回去热着吃。”89岁的李奶奶坐在靠门口的位置,一边喝着汤,一边念叨着:“这汤啊,比家里的还香!”
义工们透露,许多空巢老人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有人来这里唠嗑解闷,驱散心中的孤独;有人借着这里的热闹氛围,让生活多一分温暖;更有老人主动帮忙洗碗,一位老人动情地说:“在家总觉得自己没用了,到这里能帮上忙,心里踏实。”正如负责人所说:“我们看到的老人,就是未来的我们。让每一位长者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比一顿饭更重要。”
众人拾柴火焰高:自发的善意织就温暖网络
这家公益素食店的故事,始于一群怀揣着爱心与善意的人的初心。没有刻意的宣传,没有主动的招募,却总有人带着新鲜食材推门而入,系上围裙,成为“临时义工”,为这份爱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房东得知素食店的用途后,主动减免了房租,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份公益事业;社会的爱心人士常常送来最新鲜的时蔬,让老人们能吃上健康美味的饭菜;社会各界的捐款与物资虽不丰厚,却如涓涓细流,从未间断,汇聚成爱的海洋。
义工给老人们准备餐食。
素食店负责人介绍说,每餐食材成本约200元,其中很多都是来自爱心人士的自发捐赠。有人放下一袋米,转身就默默离开,不留姓名;有人每天都来帮忙洗碗,风雨无阻;就连义工们也常常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贴补素食店的开支。
更令人感动的是义工团队的构成。有退休教师带着孙辈来体验“孝道课”,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关爱他人、传承美德;也有年轻人利用周末时间来帮忙,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为老人们送上一份温暖;更有中小学生跟着大人学洗菜、摆碗筷,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奉献的快乐。一位家长感慨地说“带孩子来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比单纯的说教管用多了。”
在这里,义工们各司其职却又默契十足。洗菜区,水流哗哗作响,义工们熟练地清洗着每一片蔬菜;切配台,刀工利落,将食材切成均匀的形状;打饭窗口,秩序井然,义工们微笑着为老人们盛上饭菜;就连碗碟的水渍都被擦得干干净净,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义工们的用心与爱心。正如墙上挂着的一幅字“没有杀戮,没有交易,只有感恩;做了就好,吃了就好,舍了就好。”这短短几句话,道出了素食店的宗旨与义工们的心声。
小餐桌大情怀:照亮城市文明的温暖之光
素食店负责人介绍到,这家已经是他们第5家公益素食店,这种互助养老的模式全凭口碑相传。当被问及坚持的动力时,她指着正在给老人盛汤的义工阿姨说:“你看她,三年来风雨无阻;再看那位帮忙打包的奶奶,子女不在身边,却在这里找到了牵挂。”
据统计,来到这里就餐的老人平均年龄70岁,最高龄者90有余,其中不乏子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有位奶奶总是说:“我来这儿不光为吃饭,还图个热闹,大家坐一块儿,说说笑笑,比一个人对着电视强。”
这家素食店将“免费午餐”熬煮成“人间至暖”,让每个有需要的人都能尝到爱的味道,感受到韶关这座小城市的温度与情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
通讯员:何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