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林浩添团队自主研发5G机器人完成远程微米级手术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11-03 12:48

11月2日上午8时,一条跨越4200公里的“光明之线”精准牵动、悄然点亮——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以及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

手术以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为核心平台,实时连接广州主控端与乌鲁木齐手术端,实现了微米级眼底操作的远程精准执行。

我国是全球视力损伤与盲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视网膜下注射是一类高度依赖操作者稳定性与经验的眼底手术操作,广泛应用于治疗黄斑下出血等致盲性眼病。对于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患者往往面临“看得见病,看不见专家”的现实难题。

图片

林浩添教授指导团队进行手术机器人调试

针对这一重大需求,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黄凯教授团队与广州微眸公司,持续攻关远程眼科手术机器人平台的研发,并协同嘉兴智瞳科技与中国电信,构建“医生远程操控+微米级运动精度+实时三维高清感知”的远程手术机器人平台。

2023年6月,团队在国内率先完成跨越琼州海峡的动物实验,实现远程微米级眼内操作,成果已被国际高影响力期刊Advanced Science接收发表。

历经两年多科学验证,此次在乌鲁木齐成功实施全球首例临床手术,标志着我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实现从“可行性”到“实用性”的关键跃迁,是我国在远程高精度智能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术前,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吕林教授、刘炳乾主任医师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杨波教授等专家共同完成患者评估、注射路径、剂量与深度联合规划。上午8时,患者手术开始。新疆手术室的机器人注射微针入眼后,由在广州的专家远程控制微针移动至病灶区域的视网膜表面,完成针尖刺入预定视网膜深度及注射药物,整个远程操作耗时不到7分钟。术中网络稳定,图像清晰,机器人响应灵敏,注药过程针尖平稳无抖动,顺利达到预期手术目标。

图片

手术团队在完成全球首例远程视网膜下注射后合影

此次手术不仅标志着全球首例远程视网膜下注射的成功实施,也是中山眼科中心科技援疆的重要实践成果。多年来,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持续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从人才派驻、技术帮扶到智慧医疗赋能,不断探索“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援疆新模式。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远程方式输送到边疆,还实现了国产高精机器人在高精度眼科手术中的安全应用。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创新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更重要的是,逐步从‘书架’到‘货架’,将创意和创造真正做到了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远程+智能的新模式,推动高水平眼科医疗资源实现‘可移动、可共享、可复制’,让更多基层患者从科技创新中受益。”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邰梦云 唐艳丽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