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抹灰哥石建国:工地练书法走红网络,励志故事成中学作文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19-09-30 20:11

微信图片_20190923194639.jpg——第6篇——

国庆临近,在28岁抹灰哥石建国的书法作品里,为祖国庆生的内容越来越多。

9月21日工作间隙,石建国头戴蓝色安全帽,深色工作服上还有刚刚干活时沾上的灰尘。他提起毛笔,在工地上一块白色建材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两个大字:“建国”。不善言辞的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微信图片_20190930195333.jpg

“建国”,是他的名字。作为一个90后,这个名字并不多见。石建国告诉南都记者,他生在河南濮阳的农村,家中排行老三,兄弟们的名字里都有着一个“建”字。“我父母都是农民,取名没什么大道理,可能是希望我能建设祖国,给社会做点贡献。”

在10余年打工生涯里,石建国为谋生计奔波,闲暇时,他始终坚持练习书法。2018年4月,石建国在网上分享自己在工地练习书法的视频,迅速走红。人们惊讶地发现,门前的石板上、工地旁的空地、废弃的大理石边角料……甚至只要捡起一根竹竿,他就在地上写写画画。这个年轻的抹灰工人,抓住一切空闲练书法。

他的励志故事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网友们称他为酷爱书法的“抹灰哥”。人民日报官微点赞“哪怕身处尘埃,心中也有山川湖海。”

自小喜爱书法,坚持练习多年

石建国与书法的初次结缘可以追溯到初中。

那时,学校发了一本与书法有关的课外书,翻开一看,里面全是毛笔字。石建国被迷住了,他觉得这些字很漂亮,其中,尤其喜欢王羲之、赵孟頫等书法家的字。当时没有毛笔,石建国拿白纸临着书页,用钢笔一点点瞄着字,晚上,把描好的字贴在家中的墙壁上,有时候,甚至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写。

微信图片_20190930195328.jpg

在校园里钻研书法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石建国家境贫寒,父亲去世的早,母亲一个人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生活的重担,让石建国17岁就出来打工。

最远去过新疆当高速公路架桥工人,最南去云南当汽车修理工,在上海船厂做电焊,在电器公司装空调……为了挣钱,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河南小伙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

书法对他来说,是在四处讨生活之后难得的快乐。

石建国告诉南都记者,刚出来打工时手机、网络不发达,一直没机会练习书法。后来条件慢慢好了,便时不时看看手机上的书法图片,但由于经常换工作地,练书法的时间一直不太多。

2013年1月,石建国结婚了,并在同一年有了一个女儿。为了换个不再东奔西跑的工作,石建国来到温州一家建筑工地当抹灰工,一直到现在,辗转换了多家工地,仍然做着抹灰工这一行。

从事抹灰工之后,住所和工作地较为固定,石建国也有了练习书法的便利。白天在工地干活,中午的午休和晚上下工后,便是属于他的书法时间。

白天在工地,难得的休息时间里,石建国就地取材练习书法,工地上的空地、无人的路上、闲置的大理石板……都能成为石建国挥毫泼墨的场地。写好之后,用水擦掉,再写再擦,反复练习。晚上回到住处,这个建筑工人的床前门后,摆满了笔墨纸砚,摊开宣纸,对着手机上的图片,或是买来的书法字贴临摹。

抹灰工的工作很是辛苦。

每天早上5点半,石建国就要起床干活,一直干到十一点半才休息。下午1点便上工,一直要干到6点,有时候晚上加班,则要更晚。在好不容易的休息时间里,石建国则选择来写书法。“我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这个。”只要不加班,石建国每天晚上都练习2个小时,中午则抽空写半小时,日复一日。

微信图片_20190930195206.jpg

有人钦佩他的毅力,但对石建国来说,这甚至并不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他说,写字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下班之后再拿起毛笔,是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感觉不到累。”

90后“抹灰哥”写书法走红

在建筑工棚,爱写书法的抹灰工石建国显得很特别。

工友里练书法的人少,石建国起初在工地上写字时,还有好奇的工友驻足围观。“后来慢慢都习惯了,他们觉得写了也没啥用,不能挣钱。”石建国告诉南都记者。有时候,石建国拿着一根硬竹竿在沙地上比划,工友打趣他“走火入魔”。

身边爱好书法的人不多,很长一段时间里,石建国都只能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琢磨。“再写也是老样子,没变化,找不到感觉。” 2018年4月,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石建国自写自拍,将一条自己在工地写字的视频分享到短视频平台。当时,他正临摹着《兰亭集序》,是他最喜欢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第二天打开手机一看,视频播放量一下子蹿到了20万。

 “以前,都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现在可以把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比较有成就感。”石建国说。这个和工友们挤在20平米的简易板房、每天要和泥浆、尘土打交道超过10个小时的抹灰工,一夜之间被很多人认识,网友们叫他“抹灰哥”。很多网友成为了他的粉丝,想看他更多的书法作品。更多人被他对书法的热爱感动。

微信图片_20190930195216.jpg

对于石建国本人来说,令他开心的变化更多地发生于书法方面。认识的人多了,其中不乏专业人士。石建国告诉南都记者,“两个濮阳老家的书法老师看到我的作品,给了我很多指点。”2018年5月,石建国的家乡河南濮阳市的书画院决定破格聘任石建国为市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每月花费几百元写书法,坚信“天道酬勤”

走红之后,“抹灰哥”石建国的励志故事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2018年6月,广东某地一次高中语文考试中,将石建国的故事作为作文题的材料之一。出题人请考生以“抹灰哥”石建国身处工地坚持练习书法和绘画的事迹为例,探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石建国通过粉丝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感到很荣幸,“小时候,都是看别人的故事。没想到自己的事情能上作文题。”

关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石建国有话可说。在贫寒的家中长大,四处打工挣钱,直到现在也不算富裕,石建国也不觉得,谈梦想是件奢侈的事。

小时候,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书法家。石建国直言,“现在差的太远了,以后还要靠自己努力下功夫。”为了写的更好一点,石建国一点点地摸索、进步。回想起几年前刚练书法的时候,石建国不知道怎么下笔,下笔时不知道什么笔法、力度,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写。后来练得多了,“能多写几个字了!练的多了就熟练,写起来顺。”

石建国的书法“装备”也在逐步升级。刚出来打工时,只能买最粗糙的纸,格子练习本,几只毛笔,每个月花十几元钱,攒着慢慢练。现在,石建国每个月在笔墨纸砚上的支出就要好几百元。“我觉得是值得的。”石建国说。

微信图片_20190930195338.jpg

书法之外,他也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丈夫、抹灰工人。之前在温州工地时,妻子带着女儿在杭州打工,家人两地分居。2019年,石建国也来到了杭州,在城北郊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打工,与妻女相距一个小时的车程。

“希望未来一家三口能够在一块,希望在书法方面,可以越写越好。”石建国对未来信心满满。在成百上千的汉字中,“天道酬勤”是他觉得自己写的最拿手的字。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他喜欢这句话,平时就写得多,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最好的。

这是他一直相信的一句话。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我叫建国·与祖国共成长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