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汇集珠三角年轻艺术家扎营交流,让艺术走出博物馆的建筑盒子,进一步融入公共及户外空间,为期 15 天的深圳(坪山)公共艺术季,近日在坪山美术馆及周边开启。在这两周期间内(2019 年 12 月 29 日-2020 年 1 月 12 日),将近 15 组的艺术家/团体进驻坪山创作,以“啁·啾——艺术扎营”为主题,邀请市民与艺术互动,促进公众与艺术的交流及互融。
结合深二代艺术家/组合崛起的趋势,此次公共艺术季委约了多组活跃在珠三角或与珠三角有直接工作连接的青年艺术家/组合进行创作。坪山美术馆副馆长、策划人李耀介绍,“啁·啾”是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是叽叽喳喳的意思。“扎营活动”则与深圳(南方)温暖环境下的青年社群生活方式有关,人们有时相约到深圳湾公园、海边营地、山上扎营看日出等。
李耀表示,希望把扎营这种生活方式与当代艺术的公共实践联姻,在公共空间中演绎艺术实践链接他者的在地性、参与性、超越性等内涵。在创作者们落地生根的十来天中,他们将围绕着这片临时营地进行游弋、营建、对话和创作,并通过物件、声音、影像、游戏、语言和身体进行描述和呈现。
营地也将由此被切分为一些功能区,无论是生活休闲、谈古论今、摆摊交易还是创作通灵,都将在这个营地中寻得一席之地。前来探营的周边居民将受到热烈欢迎,他们可以一同玩乐,共同协作,也可以静坐倾听,踊跃发言。
其中,有借助书写和空间结合的探索记忆工作坊(朱湘),深二代癫狂及魔幻的表演投影(啾小组),探讨城市与自然关系的装置(刘小青),《Wi-Fi 诗之屋》(文皆俊杰)等装置及活动。
美术馆跨年提升艺术公共性在营地上,坪山美术馆馆长、著名建筑师刘晓都为此专门设计了充气空间模块,作为本次“艺术扎营”项目的主活动空间。同时,为欢迎周边居民前来探营,营地中设置多个功能区,用以承载公众参与其中的互动、倾听、发言和情感交流。
编辑:柯晓明,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