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6岁娃独留家中接受惩罚,超7成网友不认同“粥悦悦”育儿方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1-03 15:21

南都讯   近日,因自曝“惩罚6岁女儿单独留家至深夜”,一位有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粥悦悦”引发关注,其育儿方式引发热议。1月2日凌晨,“粥悦悦”在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已删除原微博,为自己的言论行为感到愧疚,并已在事后与女儿沟通。尽管如此,“粥悦悦”的育儿方式还是引起网友广泛讨论。南都教育联盟发起的热点站站队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网友认为“粥悦悦”的育儿方式有问题。

多数网友认为对孩子安全不负责

争议起因系“粥悦悦”在2019年12月30日下午发布的一则微博。该微博称,因为自己6岁的女儿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按照之前的约定,全家其他的人开车去了珠海游玩,唯独把女儿一个人留在了广州的家里,并拒绝了提出帮忙去家中照看的邻居、钟点阿姨等人。而这一天中,通过监控视频和电话联系,6岁的二女儿出现了“粉丝泡了很久都是生的”“害怕一个人在家”等状况。

有少部分网友觉得“粥悦悦”的做法虽然是狠心的,但结果是好的。网友“0^0”觉得,表面上看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是不对的,但相信家长是已经做好了环境安全处理,家里是安全的,而且她也时刻看监控知道孩子的情况,也知道万一有事情,邻居可以帮上忙。

但是,更多的网友持反对意见,网友们认为,教育孩子有很多好的方法,这个方法绝对不算好。网友“婷婷”说,孩子不能去旅游已经是惩罚了,但要用恐惧去迫使孩子就范,很容易让孩子和学习站在了对立面,快乐学习的基础是强化学习。网友“没什么”认为,未成年人就需要大人的保护,把一个6岁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就是对孩子安全不负责。

398x183_5e0ee04c4fd1b.png


397x274_5e0ee04c58887.png


超七成网友认为,孩子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网友表示没有试过将孩子(或自己被父母)独自落在家中。有接近九成网友认为,将儿童独自留在家中,安全没有保障。也有超过七成网友表示,孩子会有被父母遗弃的感觉。

“难道监控能帮你救你女儿?”网友“Ecyq”提出疑问。网友“开心小不点”认为,孩子太小,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不安全,何况是这么长时间,万一出了事,后悔都无事于补。网友“@Joyce”觉得,一个六岁的小朋友,还处于懵懂的年纪,偌大的房子隐藏的危险是无法想象的。“曼漫”也觉得,真有什么事发生时,远程监控也无法施救,即使博主已经跟孩子坦诚沟通,但孩子小,博主的做法已经吓到她了,即便原谅了,将来也是一辈子不可磨灭的恐惧。

#专家说#


祁丽珠(《孩子》杂志·家校共育版总编、广东省家教会副秘书长)

父母对孩子进行规则和规矩教育是对的,但“将六岁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的做法过于严苛,且本身已经触犯了法律。很多时候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犯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孩子毕竟是孩子,父母应当有宽大的胸怀,允许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应该犯的错误;否则,孩子将会不敢犯错,变成一个畏首畏尾、过于谨慎的人,因为犯错的代价对他来说太大了。

@好爸爸陶功财(微博知名母婴育儿博主、作家)

孩子没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适当进行批评教育,并让其承担后果是可以有的,但是前提是以爱的名义,而非是为了惩罚而惩罚,甚至是一种发泄式的惩罚。否则,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甚至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惩罚孩子不应该是在试图驯服孩子,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家长不可以经常用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过错。

@ EVAY123(微博知名母婴育儿博主)

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惩罚孩子最终目的是教育好孩子。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千万不能把他当机器,也不能当成宠物。惩罚真的没有一种固定模式,但是有原则,比如说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如果没想明白,做任何事情肯定都是错的。父母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惩罚,什么样的行为要惩罚。惩罚要有一个度。

@许川(著名主持人、心理专家)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支持,但当用他的恐惧去惩罚他时,他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也会惧怕向父母表达爱和索求爱。他不再喜欢求助,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在以后面临冲突时,他也会选择回避。

规则的确很重要。树立伴侣参与家庭的规则,让孩子有规则意识,都是很重要的事。

但是,规则树立的过程不应该是去惩罚他,而应该是去鼓励他。如果你去鼓励孩子,强调自律的好处、让孩子相信自己就是一个自律的人,那他会自然而然的去做到自律。

而你的惩罚,是权利的压迫,他的行为可能会遵守你定的规则,但他的内心会有缺失,这是你造成的。只有爱,才能培养爱,也能让你实现成长,更能让你有经营生活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范熙唯

编辑:刘兰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