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2020年后将快速减少,2035年保持在8亿左右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1-03 22:58

南都讯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近日,人社部党组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如何看待我国就业形势》。文章预测,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到2020年后减幅将加快,到2035年将保持在8亿人左右,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从结构看,就业矛盾也更加凸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劳动年龄人口2035年将保持在8亿左右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文章称,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有所减少,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到2020年后减幅将加快”。

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末我国15-59岁人口约为9.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9.2%,这是在多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

南都记者注意到,自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持续7年下降,2018年首次降到9亿以下,为8972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也逐年下降至64.3%。

“2018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接近9亿人,预计到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保持在8亿人左右。”文章称。据了解,此前人社部预测,到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会由2030年的8.3亿降到7亿左右。

不过,文章强调,必须看到这种减少是“供给高位上的放缓”。所谓供给高位,即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依然很高,并非大幅下降。

文章称,由于受教育等因素影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相对滞后。近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有1500多万人,加上近千万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需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年均约2500万人。不仅如此,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有增量。因此,从总量看,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结构性就业矛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文章称,从结构看,就业矛盾更加凸显。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结构性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一方面,企业反映招工难,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一线普通工人也面临短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青年群体存在就业难题,去产能等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则更加困难。

这种“两难”并存的局面,其根源在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

从需求端看,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和产业链的中低端,市场中增加的岗位大部分是制造业、服务业一线普通工人和服务员。

从供给端看,每年新成长劳动力中高校毕业生超过一半,农民工群体中80、90后新生代已占据主体,新一代求职者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工作条件和自我价值实现,供需对接存在错位。

另外,相对于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人的变化是一种慢变量,实现职业转换需要一定的教育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更需要较长的时间。

采写:南都记者  胡明山 

编辑:黄燕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黄燕7095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