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与深圳一高校合作经费两年未到位,委员指出企业缺话语权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01-07 15:08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黄玮 开放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世界级大湾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科技企业平台创新的重要支撑。2019年10月,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启动试点建设首批20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深圳市是试点城市之一。

深圳市政协委员庄义婷表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她表示国内外不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注重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融互生,开放的校企合作文化造就旧金山湾区全球第一科技中心地位;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东京湾,聚集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大量创新资源。“华为创新研究计划”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300多所大学共同参与,实现以华为为中心的国际化校企协同创新生态。

庄怡婷.jpg

庄义婷。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庄义婷认为,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尤其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融合发展中,深圳有许多的探索和经验,但在深入推进中也存在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高校体制机制障碍与校企存在价值认知错位。她举例,有深圳知名上市企业分别与香港科大、深圳一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但至今将近2年时间,经费依然在高校内部程序运转,资金难以落位,项目遴选遥遥无期。“校企合作中,企业缺少话语权,引导性政策失位,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另外,庄义婷提到,大多数企业与高校合作是摸着石头过河。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存在认知错位,科技成果转化难以落到实处。

对此,她建议,应该强化顶层设计,建议由市政府政策研究中心专项研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政策。可借鉴斯坦福大学和香港高校产学研成功经验模式,改革现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建立以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基于产出的项目管理体制,释放科技活力,向企业让利、向科技创新人员放权。再者,可以对标国际先进校企合作经验,引导高校成立专业投融资平台。

庄义婷特别提到,升级深圳虚拟大学园的功能定位,将深圳虚拟大学园从教学为重点,转向项目孵化为重点,也可以助推深圳作为首批国家新型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议提升虚拟大学园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试点,采用‘金融+财政+信用’的组合激励方式,鼓励企业共同参与到深圳虚拟大学园产教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设中,深化虚拟大学园与深圳实体科技企业的校企合作深度。”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圳市两会专题|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施工扰民多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