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沉香产业、建设花卉产业园……政协委员提了这些建议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0-01-08 19:16

委员梁浩亮:

打造一流滨海健康旅游目的地

   惠东稔平半岛拥有顶级地理景观、滨海湿地等丰富资源,而且基础配套相对完善,发展滨海健康旅游业条件全省得天独厚,当前,惠州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将稔平半岛打造为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但目前稔平半岛滨海旅游业业态分布不合理,文化与旅游的创新融合度低,现有品牌缺乏亮点,产业发展迟缓粗放,生命力不强,“夏热冬冷”现象突出。为此,来自民建惠州市委员会的委员梁浩亮建议,以在稔平半岛打造系列品牌赛事为抓手推动滨海健康旅游发展,并将其培育成为惠州大健康产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强力推动惠州一流城市建设。

  梁浩亮建议,首先以系列体育赛事为突破口,建立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品牌体系,以稔平半岛为核心形成滨海健康旅游引力波。在现有巽寮湾马拉松赛事、滨海特色徒步赛、骑行天下400公里挑战赛三大特色滨海赛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优化,引入专业赛事策划运营团队,强化特色主题赛事打造,举办环惠州滨海、环稔平半岛、环考洲洋等不同赛程的滨海自行车赛、马拉松赛,国际性沙滩排球、足球赛,国际性海钓赛等具备惠州滨海特色的国际性、全国性高级别赛事,塑造赛事核心竞争力,初步树立稔平半岛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同时,在赛事基础上深耕旅游产品与线路开发,挖掘开发包装“旅游+康养”精品项目和旅游路线,拓展产业链条,形成“旅游+康养”“旅游+探险”“旅游+运动”等层次多样、产品丰富、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惠州一流滨海健康旅游产业圈。

 梁浩亮认为,惠州还要继续完善稔平半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打造一流品牌赛事奠定坚实基础。完善政策规范,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引导稔平半岛滨海体育旅游行业健康发展。还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三位一体的机构体系,全面统筹稔平半岛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将稔平半岛健康旅游产业中长期发展作为重点内容,统筹纳入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科学论证规划建设考洲洋国家体育旅游海上运动中心、稔平半岛大湾区国际论坛中心、巽寮湾创建国际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稔平半岛国家级海钓基地等重大项目。 健全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和完善行业相关标准,推进行业组织建设与发展,推动体育场地、体育人才、赛事资源、赛事信息等资源整合与共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水平体育俱乐部,提升惠州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地位和区域影响力。建立大湾区高端赛事承办联动合作机制,构建大湾区滨海体育旅游产业联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委员罗国强:

加快花卉产业园建设 做强做大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属于一种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发展花卉产业,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地效益、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惠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生态资源、土地资源、交通区位等独特优势,辖区内耕地面积224万亩,其中约有50万亩可用于发展花卉产业,潜力巨大。

  来自民盟惠州市委员会的委员罗国强建议,惠州加快花卉产业园建设 做强做大花卉产业。

  据介绍,目前,惠州花卉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对比云南和我省的佛山、中山、韶关等地相差甚远。目前全市花卉产业发展处于“小、散、低”的状态,花卉生产方式依旧传统,基础设施较差,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机械化作业、组织化经营程度较低,抗自然、市场风险能力也比较弱;花卉龙头企业少,全市有从事花卉生产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只有3家,花卉农业专业合作社65家,且花卉专业合作社也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购销关系或松散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规模大、效益高的集约化生产经济共同体。

 同时,花卉流通与交易平台缺乏,物流体系不健全; 政府指导与服务不给力,扶持政策急需加快落实。为此,就如何做强做大惠州花卉产业,罗国强委员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惠州应该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并科学编制花卉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以创建省级、市级花卉产业园为抓手,市直各职能部门、县(区)要负责产业园的组织协调,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议以国兰、朱顶兰、蝴蝶兰等兰花系列为主打品种,逐步形成沿海、沿东江、环罗浮山和环南昆山等3-5个花卉产业园区共同发展的格局。

 2、落实完善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花卉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在产业园建设初期给予更多扶持。 针对花卉产业经营风险大的特点,在农业灾害保险上给予财政补贴。在融资担保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等等。

 3、推动相关产业入园,打造花卉全产业链,并谋划打造粤东现代花卉交易展示展览中心,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花卉产业园。


许伟忠委员:

发展沉香产业  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沉香是闻名中外的药用珍品,在所有南药中经济价值最高,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拥有广阔的市场。惠州作为沉香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沉香品质上乘,文化底蕴深厚,市场认同度较高,博罗泰美镇、惠东吉隆镇、铁涌镇等均有百年野生沉香林分布。尤其在惠东,因为临海气候更为湿润,加上受海风影响,盛产沉香,香味清凉带甜,得到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国家林业系统相关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认可。

据惠州市沉香协会不完全统计,2019年惠州全市沉香种植面积达9万多亩,植株超过2000万棵,是全国沉香种植规模位居前列的城市。惠州2010年出台了全国最早的沉香种植地方标准《白木香栽培技术规程》,先后开展了省、市白木香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白木香良种选育及示范、珍贵乡土树种土沉香栽培技术推广、白木香组织培养等工作,形成了沉香培植体系。

当前惠州沉香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规划引导不足,尚未制定出台发展沉香产业的专项规划或者实施意见,对沉香产业发展的统筹和引导不够到位,产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从事沉香加工、收藏贸易的企业约有26家,其中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但没有一家产值超过1亿元,规模较小,带动能力较弱。

因此,许伟忠委员代表民进惠州市委建议惠州应充分发挥优势,推动沉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沉香之都”。建议把沉香产业纳入惠州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沉香产业的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路线图和推进时间表,设立沉香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沉香产业。在博罗规划建设国际沉香产业园区,构建集制造、营销、科研、文化等于一体的沉香产业发展平台,并加大力度促进与周边城市优势资源的互补流动。

在博罗县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沉香原材料交易市场,打响“惠州沉香”品牌,吸引世界各地的沉香企业集聚惠州开展经营贸易活动。加大力度支持沉香企业打造集沉香种苗培育、种植、结香、加工、沉香产品展示、产品研发、沉香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沉香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并作为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以及科普宣传教育的参观点或者风景区。发挥惠东县沉香品质和野生沉香规模优势,在惠东规划建设大湾区世界级的沉香森林公园。


李雪松委员:

大力发展智能穿戴设备  培育医疗健康行业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医疗健康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以智能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兴信息产品与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着医疗健康领域服务功能全面升级,将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革新气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当前,惠州正在加快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形成集聚优势,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发应用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了强大的医疗信息技术支撑,这必将推动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为惠州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增添强力引擎。

李雪松委员代表农工党惠州市委建议,针对智能穿戴医疗健康产品发展出台配套政策来加以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准入政策。规划建设智能穿戴医疗设备专业园区,优化园区硬件和软环境,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圈。建立临床医师创客空间,利用医疗健康穿戴产品的互联网大健康服务模式,以高端名医诊所、健康生活顾问、精准个性化医疗等为主要形式建立;建设临床医学检验和药品器械临床评价等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平台,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化发展,加快本地企业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进度。

对全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进行分门别类,集群发展,采用“发展一批、培育一批、孵化一批”的三步走战略,优势项目重点发展,创新项目重点培育,新兴项目重点孵化,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打造行业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黄庆会委员:

推进长期护理险试点工作   助推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7.8%左右。我国老人养老及失能老人照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护理险”又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主要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在老龄化加速的中国备受关注。

到2018年有31个省市出台长期护理相关政策,并且已经有超过33个市县开始公开招标工作。2019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第一次提到:“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已是大势所趋。

致公党惠州市委会从9月下旬开始,先后到市医疗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赴安徽安庆市、江西上饶市等试点城市,就如何开展长期护理险试点工作开展调研。

黄庆会委员代表致公党惠州市委建议,惠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试点小范围人群,后过渡到大范围人群。先覆盖职工医保人群,后城乡居民参保人群。先全失能人群,后半失能人群。做到逐步推进,稳步实施。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聘请第三方专业保险机构运作,通过委托承办模式,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机构承办运作”的政企合作机制。一方面减轻政府的人员、资源投入,提升基金使用率;另一方面发挥商保公司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民生保障等方面机制作用,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向“疾病保障+健康保障+养老保障”逐步改革升级。


张晓慧委员:

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研制与开发   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升级换代产品,它具有近期千亿、远期万亿元市场规模。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制与开发,不仅能促使惠州中医药产业由低端种植业、中药饮片加工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同时,可以进一步带动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及配方制剂的研发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对助力惠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惠州具备中药配方颗粒研制与开发的良好基础条件,罗浮山国药是广东省目前仅批准5家中药配方颗粒试验研究企业之一,同时市重点医药企业新峰药业及九惠制药中药颗粒制剂年产能都在6亿包以上,位居广东前三、全国前列,这三家企业都具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与开发良好的科研基础与技术储备。

中药配方颗粒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蓝海,市场更大、潜力更足。布局中药配方颗粒研制与开发,将进一步放大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使我市大健康产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形成千亿规模成为可能。

为此,张晓慧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惠州市委员会建议,制订《惠州市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力争在省内试点研究和国家试点限制放开之际,在体制、政策方面抢得先机。鼓励惠州具有中药前处理与提取、颗粒剂生产资格的企业,如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惠州中药厂等企业参与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试生产,探索建立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积极对接国家标准,为国家放开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提前做好准备。

鼓励惠州更多的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试点,对我市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先进企业予以明确的扶持。特别是对罗浮山国药等已实质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制生产的企业,要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建设工作,确保相关试点企业具备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中药配方颗粒完整生产能力,争取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早日投产。

对于本土的具有一定唯一性、独特性的药材,如广沉香、金线莲等,尽快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道地药材,为惠州药企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形成特色中药配方颗粒品牌提供前提。支持做好博罗县南药产业园的同时,推进惠州南药种植基地建设,对创建国家中药材规范基地加大奖励力度。

 


 采写:南都记者 蔡雯 杨振华

编辑:黄亚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