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惠州全市法院审结涉黑恶案48件276人,年结案10万余件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0-01-09 15:45

南都讯 1月9日,惠州两会时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斯向大会作报告,2019年,惠州全市法院坚持司法为民不动摇,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年办结案件104970件,法官人均结案348.74件,收结案总量位居全省第六。

陈斯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为惠州大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一流的司法保障。


“数”说两会

收结案总量位居全省第六  

  2019年,全市法院收案115524件,办结104970件,法官人均结案348.74件,同比分别增加15356件、19217件和47.85件,上升15.33%、22.41%和15.9%。

收结案总量位居全省第六,法官人均办案量超出全省人均办案量4.34%。其中,市中院收案16212件,办结14627件,均创历史新高。

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11%

陈斯介绍,2019年在案件大幅增加情况下,办案质效持续向好。

全市法院结收案比为104.1%,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11%,服判息诉率为85.31%,同比分别提高3.94、0.44和5.03个百分点,再审启动率、信访投诉率等指标持续下降。7件案件被评为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8项指标进入全省前5名

2019年,惠州全市法院不断加大攻坚力度,执行工作呈现“四升二降”(受理数、结案数、结案率、执行到位金额上升,存案数、超期未结案件数下降)的良好态势,反映执行质效的4大核心指标全部达标,执行办案指标、综合管理指标中8项指标进入全省前5名,其他各项指标大幅跃升。

执行工作扭转被动落后局面,从全省“后发赶超生”一跃成为“排头兵”。

7个集体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2019年,全市法院共有7个集体、16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法院系统涉军停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等一批先进典型。

审结涉黑恶案件48276人

2019年,全市法院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6692件,判处罪犯8253人,其中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643件733人,审结涉黑恶案件48件276人,推进“平安惠州”建设。

对14名被告人宣告无罪

2019年,全市法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14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严格依法审理好特赦案件,彰显党和国家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仁政。

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46800

全市法院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46800件,其中审结涉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人身损害、医疗、就业、教育等案件4936件,合同纠纷、权属纠纷等案件36663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着力保障民生权益。

审结一审行政案件951

全市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951件,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妥善处理征收拆迁补偿等行政案件,服务惠州市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审结一审刑事认罪认罚案件2237件

 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坚持快审快结、当庭宣判,促进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简化办案环节和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相统一。   

全市法院审结一审刑事认罪认罚案件2237件,平均审理时间37天,当庭宣判率66.7%。 

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缩短9.66

市中院推动民事审判专业化改革,组建商品房买卖、金融借贷、涉外、破产等7个专业审判团队,推动类案专业化审理,提升办案效率,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缩短9.66天,个人全年最高结案达1029件。

全市法院在刑事、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中设立速裁快执团队34个,42名速裁团队法官办结了22%案件,平均结案周期48天。

关键词:司法便民

全市法院网上立案71239 

2019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71239件、跨域立案72件,当场立案登记率达93.63%,立案难问题基本解决。

全市法院审结申诉、申请再审案件315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794次,同比下降9.6%。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缓减免诉讼费476.15万元,确保经济困难当事人打得起官司。

诉前联调速裁结案27727

 全市法院引入154名特邀调解员,入驻在线调解组织21家,在线调解员88人,充分发挥司法引领、社会协同优势,通过“线下人工”与“线上智能”相结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全市法院通过诉前联调等多元化解和速裁模式结案27727件,为群众更方便快捷解决纠纷提供更多选择。

互联网直播庭审4418

全市法院在互联网直播庭审4418次、上网公开裁判文书59042份、公布执行信息23858个。



关键词:执行难

司法拘留427人次

全市法院通过开展“南粤执行风暴2019”、“五大专项集中行动”、涉民生案件执行、涉金融案件执行等专项执行活动,集中执行679次,司法拘留427人次,追究刑事责任11人,曝光失信被执行人8507人,强制清场258次,限制出入境94人,执结了广东南方通讯集团公司租赁纠纷等一批骨头案。

实施大执行模式后,集约组用不到执行干警10%的人力,消化超过50%的执行事务性工作,全市法院执行案件的平均用时由174天缩短至107天,经验做法得到省法院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

全市法院网拍成交额21.98亿元 

    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拍卖,选定13家网络司法辅助机构进驻执行局,全市法院网拍成交额21.98亿元,为当事人大大节省了佣金支出。

 简化执行退款流程,规范执行款物管理,案款发放周期由22天缩短至8天,为当事人减少诉累与成本。 

关键词:服务经济

妥善审理金融、借贷、集资案13168  

 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金融市场的规制作用,加强对“套路贷”等重大风险案件的研究指导,依法妥善审理金融、借贷、集资类案件13168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

审结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案3800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审结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类案件3800件,审结涉计算机软件、动漫作品等新兴文化产业著作权案件3549件,促进了创新创意产业发展。

审结公司清算和破产案466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2家退市国有企业重整再生和134家国有僵尸企业司法出清,推动惠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司法与行政协调联动机制,优化破产管理人执业环境,审结公司清算和破产案件466件。

拆罗浮山澜石村10栋违建别墅

服务城市质量提升,妥善处理强制腾退、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案件,在惠州市首次探索实施行政非诉审查案件“裁执分离”工作,依法强制拆除罗浮山澜石村10栋违建别墅等一批违法建筑,为全市整治“两违”工作找准突破口。

 

关键词:队伍建设

推动实施“青苗工程”

2019年,惠州全市法院推动实施“青苗工程”,建立新进人员导师制和信访锻炼制度,组建青年干警讲师库,组织183名青年干警双向交流学习,扎实推进青年干警的成长成才。

通过脱产培训、邀请专家授课、与高校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形式,全年培训干警4101人次,不断提高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典型案例:

租赁纠纷长达16年,惠城区人民法院啃下“骨头案”

 申请执行人广东南方通讯集团公司与被执行人惠州市丽涛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惠州市丽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租赁纠纷长达16年,涉案的租赁厂房面积大,双方矛盾大,纠纷一直得不到解决。

2019年年初,广东南方通讯集团公司向惠城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惠城区法院多次召开会议对案件集中研判,制定执行方案,成功对涉案厂房进行强制清场,将两万多平方米厂房移交给申请执行人。

  

 

采写:南都记者 郭秋成

编辑:黄亚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