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大潮中,选择高铁回家的N种理由

南方都市报APP • 感光度
原创2020-01-13 16:54

2020年春运已经拉开帷幕,罕见的“人类大迁徙”正式开始。春运已经走过数十个快速变迁的年头。最直观的改变是,在互联网科技的助力下,春运中彻夜排队买票的现象,退出历史舞台;春运出行不需跋山涉水、不再舟车劳顿,旅途变得便捷、迅速、从容。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春运旅途,展现出不一样的高效率、高水平。

2020年春运是广州南站启用以来的第10个春运。南都记者来到这里实地采访了10名旅客,倾听了他们各自的春运历程。

pic_824490

9日上午10点,南站一层进站大厅的电子检票口前早已排满队。15个电子闸机口一字排开,大约每 三秒钟便有一名乘客通过。尽管旁边人工通道排队的只有寥寥数人,大部分旅客还是选择了拥抱新技术,走电子通道。当日的广州南站将通过这道闸口送走29万旅客。

2667x4000_2535590ef8aa1cfcdc28cdd9781d80

何锐来自信阳,今年34岁,2020是他在广州工作的第二年,去年他坐大巴回家,今年决定坐高铁。广州到信阳车程五个小时,得益于先进的现代化物流,他回家过春节的衣服和广州特产都已经提前寄回了家。

2667x4000_4d9225e1690f343011f26874a86e31

王俊周今年52岁,四川人,在中山做建筑工作。今年是他在南方打工的第十二年,以前试过开车回家,但路上太堵了。工地赶工期,春节后就要开工,为了节约宝贵的假期时间,他今年决定和孙女 一家坐高铁回家。孙女杨美晨今年4岁,在中山读书,这是她经历的第一次春运。

2667x4000_707e9b96d1642c21f9beef68dbcfc6

彭建军可谓见证了中国春运的“高铁化”过程,在深圳当了十几年建筑工人的他每年春节都回老家成都过年。以前坐火车,他常常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坐高铁,他一个背包夹一件外套便上路了。

2667x4000_9e136aaeb0aca78e128aab1326315b

龚泽楠在广州读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家在南昌。今年是他头一年参加春运,他对火车站的印象是治安和秩序相对没那么好,跟高铁站差別大,他希望以后火车站的治安环境能改善。除了带了厚的衣物,他还往家里邮寄了特产年货。

2667x4000_aa48fc54c628b5a711772181a4e817

王定娟老家也在武汉,她是中山一家小店的老板娘,以前春节回家坐大巴,现在从中山到广州,再从广州到武汉高铁无缝对接,方便多了。

2667x4000_9b99dda2a032fb43e5d59ac2f8a457

同样不能忍受路途颠簸的珠海大学生曹野,他选择了从珠海坐轻轨到广州南,再从广州南转高铁回东莞老家。尽管要经历转车,他仍旧觉得高铁相对大巴舒适些,花时间会少些。此外,高铁站的环境使人愉悦些。

2667x4000_ae379cbdc973b197243804bdb60ed3

侯娟在广州食品安全质量协会上班,今年她和侄女一家坐高铁回武汉过年。她记得以前回武汉得睡 卧铺,现在4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除了票一样的不好买,其它方方面面都进步多了。

2667x4000_a35d4e122b44cc1eb77c25363525cf

龙承华今年46岁,湖南怀化人,在广州工作了4年。4年间只是偶尔坐高铁,更多的是坐火车。现在回家可供选择的方式多了,票价自己可接受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高铁。

2667x4000_785d6060b00f5a8e20ec2f9d4ba629

陈欢欢今年20岁,江门赣州瑞金人,在汕头当实习幼师。她的春运之旅有点特别,在回老家之前, 她要把自己“送”到在昆明当兵的男朋友身边,跟他提前过一个春节。在此之前她从来没在春节坐火车,在人头涌涌的火车站她感到“呼吸有点困难,每个人都很匆忙”。

2667x4000_acba00a2c6bcfb967ca1d3f692a5e2

音乐系学生莫杨选择坐高铁回家的理由比较“个人”——“因为晕车”。在肇庆读书的她不能忍受长途大巴的颠簸,决定哪怕多点周折,也要乘坐四平八稳的轨道交通回家。

编辑:陈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春运出行,看南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