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书记、市长在省两会接受采访,谈到了这些大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0-01-15 15:12

南都讯 记者罗韵姿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江门代表团1月14日下午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10多家媒体出席旁听江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在审议会议后接受媒体联合采访,就江门市落实建设“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等话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微信图片_20200115144048.jpg 

谈打造新增长极与江海门户

四年投入650亿元建设交通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当前正围绕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定位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数据上看,尽管去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江门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年江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关口,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0亿元,成绩来之不易。

林应武表示,目前江门的产业质量正在转型升级中稳步提升。他谈到,去年江门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出台《关于推动“六稳”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荣获“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称号,国家高新区排名提升至57位,高新技术企业达1500多家。多措并举下,江门工业经济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去年年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达到7家,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规模在全省排第5、第6位。同时,江门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去年全市共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209个,投资额近1300亿元,各市(区)均实现引进超20亿元项目的目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幅排全省前列。

“令人可喜的是,最近中车广东公司股权调整工作正式完成,这意味着中车广东公司设计能力与型号许可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青岛四方公司将在研发能力、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领域全面提升中车广东公司整体实力,并投放更多优质资源,广东轨道产业园及中车广东公司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期。”林应武说道。

微信图片_20200115144033.jpg

除了提升产业质量外,江门的门户地位也在互联互通中持续凸显。林应武介绍,2016年以来,江门在交通建设上的投资高达650亿元,其中去年完成交通投资193亿元,交通“硬联通”不断加强。同时,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进展顺利,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此外,珠江肇高铁、深南高铁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近期实施项目也正加快推进,珠江肇高铁力争今年动工建设,备受关注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今年也计划开工建设。

林应武表示,江门的发展活力也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释放。他谈到,目前江门的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去年江门在全省首推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压缩至1天办结。同时,江门的“数字政府”建设也正高标准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集成服务”等工作排在全省前列。此外,江门还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00亿元。 

谈华侨华人文化

将打造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 

江门拥有400多万五邑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分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内外两个江门”的人缘优势。得益于这一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如今这一平台的建设进度如何?刘毅表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是国家赋予江门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江门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打好“侨牌”,推动侨资源优势变成侨动力。刘毅介绍,去年4月江门已启动编制平台建设方案,并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除了启动编制平台建设方案外,江门还致力通过举办各类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侨务、文化、旅游工作融合发展。去年11月,江门通过举办首届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吸引了近1100位海内外嘉宾参加,有力提升了江门的国际知名度。此外,江门还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去年12月,该项目作为广东省唯一上报的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目前正在准备迎接现场评审。

刘毅表示,接下来,江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固根、筑魂、圆梦”为主线,开展“固根筑魂圆梦”、“文明交流互鉴”、“文化共建共享”三大工程,打造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文明互鉴的交流典范、共建共享的文化实验区、华侨华人青年的创业创新高地。 

微信图片_20200115144038.jpg

谈营商环境

将继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近年来,江门在“放管服”改革尤其是推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并先后两次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会议作经验介绍。以备受关注的商事登记为例,去年江门在全省率先推行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最快只需5分钟,提交材料压减近80%;实施134项后置审批分类改革,审批办理时间、申请材料平均压减近50%、30%,改革事项全省最多、企业受惠面最广,业务量占全省试点地区逾8成。

除了商事制度改革以外,江门还在多个领域的改革措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比如,我们在全省率先试点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截至去年底,累计365个项目采用承诺制管理,671个项目采用容缺审批,项目前期工作平均提速1-2个月。”刘毅介绍道。

江门的改革成效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去年江门荣获“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称号;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排名全国第7、全省第1;政府数据开放指数排名全国第11;商业信用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第21。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批企业落户江门。数据显示,江门的市场主体总量由2015年25.8万户激增至目前52.8万户,总量翻了一番。

刘毅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江门将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机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持续深化机制“软联通”,着力破解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谈乡村振兴

将高水平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 

江门的蔬菜产量占珠三角的五分之一,肉类产量占四分之一,粮食产量占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刘毅表示,近年来,江门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去年市县两级落实财政资金17.3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各市(区)落实安排10%以上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江门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获粤西片区第1名,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江门还新增了一批“三农”方面的“国字号”品牌,其中包括:建成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并正在全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开展“双安双创”的城市;去年新会陈皮产业园成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恩平市沙湖镇、台山市五丰村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村;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增了台山蚝和恩平濑粉,数量增至10个、排全省第一等。

刘毅表示,下一步江门将继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从着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三方面着手,高标准建设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新格局,创建一批侨乡农业知名品牌,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推动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的1108个村(社区)全部达到省要求的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编辑:罗韵姿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罗韵姿5436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