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蔡丽怡 11月14日,《长安十二时辰》导演曹盾、《鹤唳华亭》导演杨文军、《大明风华》张挺齐聚优酷在京举办的媒体沙龙“山河万朵”,讨论电视剧中的文化地理、东方新美学和文化自信问题。沙龙上,曹盾批评“用美剧质感夸奖一部剧好”的现象,认为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达。“值得骄傲吗?应该值得害臊。”
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大明风华》三部以唐、宋、明为背景的剧集,相继登场,从暑期火到岁末,构成了优酷的“剧集大年”,也构建了剧集世界的“文化地理版图”。曹盾认为,三部剧体现出来的文化自觉,证明中国影视走到了特别好的时代。“不论是张挺导演对明朝‘草莽’的理解,还是杨文军导演对江南文人的理解,我发现大家都在思考的一件事儿,我们中国的剧,怎么才能有自己的气质——我们都不自觉地从中国文化的根儿上去寻找东西,然后把它们变成人物、戏剧和冲突。”
创作者的故土烙印与故土书写
成长环境对创作者产生影响,创作者对故土也产生浓烈的诠释欲望,三位导演们不约而同带着深深的家乡烙印。
杨文军是江南人,在他的印象中,江南地区重视教育与文化,并且看重待人接物的规矩尺度。而《鹤唳华亭》的“华亭”正是现在上海、无锡之间的松江地区。据杨文军介绍,剧中主角,尤其是太子的老师卢世瑜等,家乡都是在江南,在他们身上,蕴藏了了江南文人的理想精神。 “《鹤唳华亭》参照宋,宋代非常重礼仪,不光是礼制、礼教、礼节,还包括整个文化艺术呈现的也是守礼之美,因为守尺寸讲规矩呈现出格外的简约美。”
《大明风华》的导演张挺出生在山东济南。山东尚武,自古以来出大响马,张挺说在菏泽读书的时候,早上出门,“觉得菏泽市人都出来了,都在街上打拳”。“这有一点特别影响我,我在创作中喜欢写一往无前的人,不大喜欢特别收敛的形象,包括我写的帝王,也都有响马一样的豪迈。”
曹盾则表示,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西市、东市、一些坊的名字等,都和记忆中的西安重叠在一起。为了还原盛唐气象,拍摄时,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剧组尽量把西安能涉及到的景规划进去,“正好选了象山,那个地方南方是山,正对应西安南边是南山,然后是秦岭,跟地貌能贴上。我们尽量想找一些题材差异性比较大的作品,重点做的是特色。”
剧集推动新一轮文化自信与国民认同
在致辞环节,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认为,剧中考据复原的精美服化道、点茶书法马球歌舞等中式生活方式,以及张小敬、卢氏瑜、孙若微等中国理想型人格,由表及里地构成了“东方新美学”体系。
杨文军说:“古装剧集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学和器物。但更多的时候,要看器物有没有跟戏本身、跟故事的精神内涵和人物关系发生关联。在《鹤唳华亭》中,斗茶也好,太子自创的字体也好,都代表的是人物关系和人物风骨。太子的字体取材于现实中的瘦金体,非常犀利,非常有力量,是有狠劲在里面的,骨子里面爆发出来的有大勇气。我一个南方人其实最喜欢西北的金戈铁马的感觉。器物还是要为人服务。”
曹盾也认为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 “包在外面的皮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有一颗中国人的心”。
张挺则告诉观众,因为明朝跟韩国有特殊的关系,《大明风华》和韩国王牌电视台KBS签下合同,准备在韩国播出。“原则上他们是只放最好的韩剧。这种内容出海让我很高兴,你还是能从中看到当年老祖宗文化的辐射能力。”张挺说。
谢颖表示,未来优酷将继续加大对高质量、精品剧的投入,同时深耕年轻化、女性向题材,“剧集是时代的记录,是碎片时代的一种秩序回归。我们未来还有这样一种野心——要从中提炼出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偶像、家国理念,创造属于中国的超级系列IP,给观众呈现‘一种精神’。”
编辑:彭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