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广邀13位“大咖”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01-15 18:23

“东莞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形态丰富,但大多特色不明显,效果还不够好。”、“东莞大多涉农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不多,竞争力不够。”……1月15日,东莞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东莞农科中心召开,13位来自东莞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省级研究机构、高校、浙江先进地区专家代表们在会上就东莞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

WechatIMG142.jpeg

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书记杨东来向有关专家颁发了聘书,并寄语各专家要积极为东莞把脉开方,通过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等方式积极建言谋策,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南都记者了解到,为打造联系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三农”工作的智库平台和工作平台,东莞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并在同日揭牌。 

引入智库力量,开展软课题研究

广邀13位“大咖”组建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

中央和省高度重视“三农”智库建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智库加强理论研究”。去年的3月和9月,在部、省的层面,已经先后成立了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

借鉴有关做法,东莞组建了东莞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引入智库力量,开展乡村振兴软课题研究和提供多形式咨询。经过前期的主动走访和反复沟通,遴选了13位专家作为首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南都记者了解到,首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包括省级研究机构、高校专家代表、市内专家学者,涉及村庄规划建设、集体经济研究、本土乡村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咸春龙担任。

IMG_5386.JPG

“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出东莞的声音,打造东莞的品牌,这个事情非常值得期待。”咸春龙在会上表示,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委员们多学科、宽领域、高层次的优势为政府的决策者建言献策。因此,咸春龙希望,能充分发挥专家决策咨询作用,服务于东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且可以共同服务于东莞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园等建设工作。

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东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书记杨东来向有关专家颁发了聘书,并寄语各专家要积极为东莞把脉开方,通过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等方式积极建言谋策,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要积极为东莞传经送宝,把中央和省最新的政策要求,以及“三农”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全国各地最鲜活的经验做法,及时推送给东莞。要积极为东莞加油鼓劲,帮助发现特色亮点,总结归纳提炼,宣传推广东莞的“三农”工作。 

据了解,为打造联系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三农”工作的智库平台和工作平台,东莞市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通过委托课题研究等形式,探索东莞特色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会上,东莞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还分别与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农村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IMG_5385.jpg

多领域专家学者现场“把脉开方”

“东莞都市农业形态丰富,但大多特色不明显

“对东莞而言,农业占GDP比低,但农村集体资产雄厚,乡村振兴要挖掘潜力、激发新活力。”会上,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罗诗从发展的新动力、社会的新需求、都市的新生活三个方面讲述了对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

除此之外,罗诗还发表了对科技振兴产业的工作思考。罗诗认为,东莞农业产值总量不高,占比低,但涉农企业依然较多。“除在本地的知名企业如岭南、润丰等大型农业企业外,还有众多异地农业企业,这些涉农企业对东莞的农产品供给保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罗诗说。

不过,罗诗发现东莞的涉农企业存在科技含量不高、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不多,竞争力不够等问题。“应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手段于产业,有利提升企业的发展和东莞的农业绿色GDP。”罗诗建议。

南都记者留意到,在会上,多数专家学者热切关注着东莞的都市农业发展方面工作。“东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都市农业是未来的大趋势,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万忠早在十年前牵头制定了东莞市市级产业园规划,参与了农业园区规划、选址工作,对东莞农业农村方面颇有研究。会上,万忠希望能深度参与东莞都市农业研究,在“东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方案研究”这一课题上发力,为东莞市促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东莞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插花地农业、家庭微农业、异地农业等都市农业形态丰富,但大多特色不明显,效果还不够好。”谈到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罗诗认为,认真研究与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都市农业很有必要。“集成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通过试验、小规模试点,积极探索东莞都市农业模式非常有意义。”罗诗建议。

采写:南都记者 黄馨莹

编辑:刘辉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