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在核心期刊《冰川冻土》论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论文引发社会热议。风波尚未平息,又一核心期刊《银行家》因刊发主编王松奇之子王青石的散文备受关注。其子首次发文时,年仅10岁。1月15日20时许,王松奇告诉南都记者,“暂时不方便回应,等公开调查结果。”
据知网数据,截至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十余篇。
1月15日,《银行家》杂志主管部门山西省社科院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已介入调查此事。当晚,王松奇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也在等公开调查结果,“暂时不方便回应。”
据官网介绍,《银行家》创刊于2001年,主办单位是山西省经贸委、山西省财政厅和山西省供销社,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担任主编,形成了以主编为核心的研究、编辑团队及广泛的金融业内外人脉资源。”
知网数据显示,2007年王青石首次在《银行家》发表散文和诗歌时年仅10岁。2010年至2017年期间,王松奇和王青石父子二人在《银行家》“父子集”专栏共发表16篇作品,每篇内容都包含王松奇的书法和王青石的文章。此外,王松奇还于2014年5月5日刊发《爸爸的话》,推荐儿子王青石的新书《2013写在波特》。
南都记者检索发现,王松奇也曾自问刊发儿子文章的行为是否算“以权谋私”,并进行解释。
他在2007年《银行家》第一期中发表文章《王松奇按语》中写道,“王青石是谁?全国银行界的《银行家》读者们不知道,当然我们编辑部的同志都知道——他是我的儿子,今年只有10岁,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在给《银行家》写稿子之前,他已经写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和《中国少年英语报》上发表。”
王松奇认为儿子的作品“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化休闲》栏目”。但是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自己儿子的作品算不算‘以权谋私’?”
他在思考后认为,“只要是好文章,不管作者是谁,都可以投来发表。我连续三期甘冒风险刊登我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实际上就是要显露一种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处世姿态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办刊理念。”
在这篇按语后,刊登了署名王青石的散文《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没有雪的冬天是没有灵魂的冬天,幽黄色的天空让我们找不到太阳,地球好像被装进了粗糙的麻袋。”
采写:南都记者 诸未静
编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