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这种教训,终身的遗憾。我不想再看到任何一个我的同事,再走上这条路,机关组织上不允许做的事,一定不要做。”中央纪委原第九纪检监察室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吴文广遗憾地说。
1月16日晚,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五集《打造铁军》,将镜头对准了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吴文广就是第一个被披露的对象。
吴文广是中央纪委原第九纪检监察室正处级纪检监察员。2017年,甘肃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因严重违纪违法落马,牵出了吴文广这个纪委“内鬼”。
案件线索的发现得益于中央纪委实行的“一案双查”制度。按照这项制度,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就要既查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又要查执纪执法过程中是否有违纪违法行为。
“最初机关就是通过这种制度,发现了吴文广在与地方中管干部之间私下过密的交往,涉及一些违纪问题,甚至涉及向他们泄密,帮助他们去对抗组织的审查行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崔建楠说。
吴文广所在的处室对口联系的正是甘肃省,在虞海燕落马前,吴文广长期与他保持密切交往,并多次向他泄露工作机密。按照虞海燕的说法,吴文广与他们实际上就是“权钱交易,互相利用了一下”。
在北京郊区有一个叫作玉泉三号的会所,虞海燕每到北京开会或出差,就会在这里和吴文广碰头。
玉泉三号的投资人之一,是吴文广结交的一个叫巩传海的商人,吴文广经常在这里安排各种饭局吃请,巩传海心甘情愿地为他买单。
因为在巩传海看来,一个商人与副部级、处级领导一起吃饭,比较有面子,并且将来自己在生意上或者别的方面,他们或许可以帮得上忙。
巩传海的算盘没有打错,通过吴文广向虞海燕打招呼,他顺利介入了兰州市的一些工程项目,自来水厂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巩传海的公司并没有实力去做工程,他靠这层关系拿到工程后转给其他企业,从中收取“中介费”数百万元。
对于吴文广提出的要求,虞海燕尽量满足,也叮嘱其亲信金晋哲想方设法和吴文广搞好关系,正是因为吴文广所在的岗位,能了解到他最关心的信息。
据虞海燕的亲信,甘肃省兰州市委原副秘书长金晋哲说,虞海燕也告诉他要加强跟吴文广的联系。因为他觉得吴文广还是比较有用的,
“他说认识太高级别的领导没有用,就是这些具体办事的人,他能掌握住你的事情。我也有意识地去走近他,去通过各种方式去拉拢腐蚀他。”
一个处级领导、一个副部级领导、一个商人,在各有所图之下,就这样一拍即合。
片中披露,吴文广不仅向虞海燕打招呼为老板拿项目,甚至胆大妄为,请虞海燕帮忙干预司法。
金晋哲介绍,吴文广让虞海燕出面协调,帮忙取保一个关押在兰州的朋友,取保了之后再放出来。虞海燕答应了他,并给相关部门做了安排。
“这个事是吴文广亲自交办的,也督促了很多次。” 金晋哲说。
实际上,吴文广这个所谓的“朋友”,是他在办案过程中主谈的一名涉案老板。该老板的家人找到吴文广,希望他帮忙捞人,吴文广于是不遗余力地为该老板取保奔走斡旋,从中收取好处费。
吴文广利用虞海燕的权力帮老板们办了事,作为回报,自然就得给虞海燕想要的东西。
2014年,中央巡视组在对甘肃省第一轮巡视中,接到了关于虞海燕的问题举报并移交中央纪委。由于举报内容并不具体,中央纪委按照程序决定先对虞海燕进行函询。
虞海燕写好回复材料后,请吴文广这个内行先行过目,“把关”之后再报给中央纪委。
然而,函询之后虞海燕没能就此蒙混过关,中央纪委决定对他开展初核。吴文广当时是初核工作组成员之一,他担心虞海燕一旦出事自己也将暴露,因此极力用各种手法从中破坏。
破坏的手段之一就是将初核涉及到的问题向虞海燕金晋哲等人透露。
“等于是作为被审查对象对前期初核审查的这个过程和查证的内容随时掌握,导致他所参与的初核工作无功而返,实际上就是在抹案了。”崔建楠说。
吴文广的抹案企图终究没能如愿,虞海燕最终落马,一案双查的线索也转到了中央纪委机关纪委。
按照一案双查制度,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就要既查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又要查执纪执法过程中是否有违纪违法行为。
随即机关纪委展开了核查,又掌握了吴文广的一些违纪违法情况。
机关又对吴文广进行外围摸查,同时又发现了他跟一些商人老板之间的密切交往,也发现他的家庭财产有巨额的来源可疑之处,报请领导,对他进行了立案审查。
机关纪委很快就查清了吴文广违纪违法的事实,给予其开除党籍和公职处分,将其收受500多万元财物涉嫌受贿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文\吴单
编辑: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