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根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统一核算修订,2018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1.24亿元,比快报数(2900.41亿元)增加100.83亿元。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6.64亿元。即江门市GDP已连续两年突破3000亿元,全市经济运行平稳。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根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统一核算修订,2018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1.24亿元,比快报数(2900.41亿元)增加100.83亿元,迈上3000亿级台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7∶44.3∶49.0,人均GDP 65530元,接近1万美元。与“三经普”年份的2013年比,GDP总量增加近千亿元,人均GDP增加了2万多元。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6.6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3%,完成增长4%以上的目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4.23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54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539.87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为8.1∶43.0∶48.9。
2019年江门市第一产业比重较2018年提升1.4个百分点,得益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权重较大的农业和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5.8%。2019年三产比重与2018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比2013—2017年间的43%左右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产业协同性增强。
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量排全省靠前位置。2016-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1%,2019年总量接近1900亿元,居全省第8。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3.0%,2016年至今总量累计近3000亿元,2019年总量稳居全省第5。民间投资成为主力军,占全部投资6成以上。
2019年市纳入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6.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31.2%,居全省第5位,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7%。
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总量增速稳居全省中上游。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1520.43亿元,增长8.0%,增速排全省第6。汽车消费持续发力,2016年以来累计销售超600亿元,江门市汽车拥有量从61万辆增加至90万辆左右。
外贸出口逆势稳步增长,高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力。2018年全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100亿元,2019年达1136.1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8。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江门市出口仍能保持正增长,主要得益于积极开拓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非美市场。家电、印刷电路成为江门市主要出口商品,2019年合计出口超200亿元,分别增长7.3%和1.9%。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提质结构优化。201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40%。
近4年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规上工业(6.9%)分别快10.2和1.7个百分点。 2019年新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超亿元项目91个、总投资388.5亿元,占全市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总投资的67.6%。2018年的单位GDP能耗比2013年降低21%以上,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整体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发展能力增强。近年来江门市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1.78%提升至2019年的2.2%左右,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授权量超1.2万件。
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是2016年的4倍多,院士工作站增至11个,与14位院士建立了合作关系。江门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57位,连续5年实现争先进位。
狠抓招商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市引进超亿元项目从2016年的84个增加至2019年的209个,投资额从720亿元上升至1298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逐年攀升。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8亿美元,增速和总量分别排全省第5和第6。台山核电、优美科、顶益食品、富华重工、德昌电机等一批重大产业招商项目相继动工投产。
金融稳中加速,服务发展能力增强。目前江门市拥有金融机构168家,其中银行30家,2017年以来改革重组农合机构,江门、鹤山、开平和台山农商银行相继顺利开业。2019年,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超4900亿元和3600亿元。全市共有上市企业20家,另有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深化与澳门金融合作,2019年新增引入澳门资金超730亿元,前三季度实体企业跨境融资新增7.65亿元。
财税实力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民生为重用好财力。4年来,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8%,比GDP增速略高0.8个百分点,2019年实现256.80亿元,税收总额也于2018年跨越500亿元关口;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9.7%,2019年支出424亿元,其中民生投入占69%,达293亿元,比2016年增加83亿元,年均增加超20亿元。
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活跃发展。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突破460万人,比2016年增加8.6万多人,近4年年均增长5.4‰左右。2019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04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总量52.8万户,同比增长11.16%,市场主体总量排名全省第6,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14户。2019年“四上”企业突破4200家,比2016年增加28%,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增加超470家。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3元,比2016年增长近3成,增速和总量分别排全省第2和第8。2018年,人均储蓄年末余额53845元,比2015年末提高4520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超7万元,二、三产法人单位从业人数比2013年增加5.77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稳定在2.4%以内。
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程,2017年、2018年两年城市建设投资达到310亿元,2018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3㎡,比2015年增加10㎡,2019年新(改)建儿童公园等各类公园164个,累计新(改)建城市公厕217座,建成碧道86.4公里,市区新增停车位超2500个,公交车电动化率超80%,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编辑:罗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