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志愿者自创春运“摩斯码”提高效率,一个手势让同伴秒懂他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人物
原创2020-01-22 11:00

1月19日中午12点,即将迎来一天当中东莞东火车站客流量最大的时刻,穿着铁路制服,挂着志愿者绸带的吴志豪,及时把两名赶车回家的务工人员送进火车站候车室里,毫不意外地再次听到连日来频率最高的“谢谢”二字。他摆了摆手,推着小拖车走向检票口为下一名旅客提供服务。

微信图片_20200122091725.jpg

今年是吴志豪第二次服务春运。

吴志豪是个95后,参加工作才2年时间,进入铁路系统后就被分配到东莞东火车站,去年首次参加春运,每天服务旅客达百余人。今年春运开始前,他主动请缨,担任起东莞东火车站“春燕伴您行服务站”的领头人,带领几个小伙伴一起值班,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们提供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要“眼里有活”“腿脚好”

 “我们第一次来东莞东站,请问候车室怎么走?”求助者吴先生,拎着三四袋行李,旁边还跟着小孩,十分吃力。吴志豪看了看时间,离吴先生乘坐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约莫一个小时。

 “不着急啊,离发车还有一个小时,这里人多,你牵好自己的孩子,行李交给我们。” 接着,吴志豪快速从志愿服务岗推来小推车,将吴先生的行李一件一件放在推车上,随后联合东站工作人员一起用把吴先生送进候车室。“太感谢你们了!” 吴先生不停地道谢。

微信图片_20200122091624.jpg

 “志愿服务不是设个岗位召集几个人站在那里,得动脑勤跑。”吴志豪说,“用‘大声公’引导秩序,眼睛里要有活,能发现旅客需要,有服务技巧,最重要的还是要能走、能跑。吴志豪每天要绕着广场和候车大厅数遍,行走超过3万步。“晚上回到宿舍,脚都痛得不行,虽然有点累,但很有意义。”

 “客在旅途,难免会遇到困难,我们会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志愿服务在整个春运当中看起来不起眼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吴志豪说,“每帮到一个人就多一分快乐,多一份收获。”

 自创一套手势提高服务效率

东莞东火车站是东莞地区客流量最大的车站,春运期间,平均每天发送旅客达五万人次以上。春运前一天,吴志豪从车站运转行车岗位转到客运员岗位,且由于是党员,被安排到车站“春燕伴您行”党员服务岗。今年是吴志豪第二次服务春运。

 “去年刚参加春运时,很多东西都是向同事们学,今年已经好很多。” 吴志豪说,自己是行车岗,主要与火车等设备接触,客运岗位即主要与旅客面对面打交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接到车站安排后,吴志豪迅速熟悉新岗位的工作要求、要点和流程,熟悉列车时刻、候车区域安排、通道的设置、旅客乘车安全须知,掌握轮椅、小推车等服务设施的安全使用方法,有了去年的经验,面对今年的春运,吴志豪又开始琢磨怎么让服务做得更好。

 “你们车站能帮帮我吗?我腿脚不方便,又有行李,害怕进站晚了错过火车”春运第二日上午9时许,东莞东站进站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迎来了三位特殊的旅客。三位旅客中有两位因伤导致下半身行动不便,一位柱着拐杖,一位手上拿着两张“小板凳”当腿走路,因携带的行李较多,进站后正手足无措四处张望寻求帮助。

 “你先别着急,我们这里有轮椅可供使用,我们马上帮你安排,协助你们进站坐车。” 吴志豪一边安抚旅客,一边向服务队打出一个“二”的手势。岗位上的同事看到后立刻行动,推来了轮椅,将旅客送到候车室,在开车前40分钟又带着轮椅到候车室,将旅客送上列车。

微信图片_20200122091749.jpg

 给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轮椅预约服务,是吴志豪今年提议的,为了方便服务队队员相互沟通,他们设置了“1、2、3”快速沟通法。当队员打出1的手势,即为这里需要一台小推车;2为这里需要一台轮椅;3则表示收到立即过来。遇到需要帮助的旅客,队员之间用手势进行沟通,能最快程度得到回应。

 一声谢谢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 

 过完小年,春运进入最忙的阶段,东莞东火车站广场和乘车大厅人流熙熙攘攘,乘客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行李,踏上归程。“车站人流量大,旅客的服务需求也多。” 吴志豪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顺利回家。”

 吴志豪坦言,以往自己都是从新闻里看到或者听到春运,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以来才真正感受到春运。“旅客真的太多了,基本闲不下来,一直都有人问问题,一个班下来8个小时,几乎得不停说话帮着旅客解决各种问题。”春运期间,经常会遇到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购票、延误乘车而滞留的旅客,个别旅客也会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工作人员身上,甚至还会有人说,“你怎么可以不帮忙呢?”但吴志豪始终用自己的热情和能力帮助他们。

微信图片_20200122104812.jpg

 “与那些通宵工作,夜间检修的同事们相比,我们的工作真的不算什么,有机会参与春运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历练,这些都不算什么,大过年的有谁会不着急回家。”他说,每天晚上回去躺在床上,一张张在列车上熬了数小时疲倦不堪的面容,以及乘客们在抵达家乡出车门时发自内心的喜悦历历在目,再想想每次给有需要的旅客提供志愿服务后,收获的一个个“谢谢”,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鼓励。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唐建丰 莫晓东

 

 

编辑:靳格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春走基层
【专题】春运出行,看南都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