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周4节体育课,上海办法值得借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0-01-22 22:31

日前,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并将从2020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提出,按学段实施“兴趣化、多样化、专项化”体育教学,小学一到三年级每周落实4节体育课,有条件的学校在2020年底前,覆盖至四到五年级。实施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这是继云南将中考体育的分值上调到100分,天津将中考体育成绩从30分提高到40分后,又一个令人关注的体育教育改革事件。与云南和天津不同的是,上海的办法不是仅仅提出一个笼统的目标,而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出发,根据学生需求、学校和社会资源、可操作性等方面统筹布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让运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1年),体育课时每周要达到3节,但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60.8%的学校体育周课时数少于3节。究其原因,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提供了佐证。

pic_821924

资料图。2019年12月11日,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调查显示,64.7%的受访者直言当下中学生体育课上得不够好。中学生体育课参与度低,64.8%的受访者归因于长期以来对体育科目不重视,54.3%的受访者归因于中学生学业压力大,没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要提升中学生体质,72.3%的受访者希望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给他们留出充裕时间休息和培养体育爱好,62.3%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对体育课被随意占用、体育教师不上岗等情况进行管理。

体育教育的背后是动商培养,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气神和发展后劲。如果动商跟不上,很可能导致智商情商双双崩塌。可以说,动商既是孩子学习潜能的秘密基地,也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生对体育课充满兴趣,就不会允许默认体育课被抢占,就会对学校提出更高要求。

pic_787608

资料图。小学生参加集体跳绳训练。南都记者 吴进 摄

所以,此次上海提出,不断优化本市学校体育项目布局,全面加强师资场地等保障措施。到2020年底前,每所小学和初中开设7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高中分别开设8种和5种以上,青少年学生的年运动时间不少于365小时(其中,高中阶段在体育专项上不少于180小时)。比如,在上海推广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公开课,在体能练习方面,每堂课不仅有10分钟的体能练习,而且种类都在4种以上,既注重了体能练习手段的多样化,又关注了补偿性体能练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ic_793531

资料图,家长陪孩子玩足球。南都记者 方光明摄

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升体测成绩。英国邓迪大学对约5000名儿童的一项调查显示,每15分钟的锻炼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约1/4个等级。所以,上海在课余训练方面,提出科学开展日常训练,组建各级学生运动队,在赛事活动方面,继续完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市区校三级体育赛事,组织青少年学生广泛参加。在综合评价方面,建立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形成科学的育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当然,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在每周增加两节或一节体育课的制度尚未落实之前,至少应该先从不占用每一堂体育课做起,首先解决好体育课“没上够”和“没上好”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监督学校,把学生上体育课的权利和效能保障到位。丁慎毅

编辑:何起良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