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家庭加强版防护:母亲病毒性肺炎选择分居,弟弟感冒家人分餐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1-27 23:10

在眼下的武汉,当一个普通家庭出现病人,该怎么办?

近日,南都记者采访了多位家有患病者的武汉市民。在他们的亲身讲述中,有的呼唤对症治疗之外,要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还有的示范了利用网络资源、保持平稳心态的意义。

但总的来说,每位亲历者和见证者都被迫开始补同样一课:人类如何面对疾病、如何处理恐慌。

pic_474011

武汉街头,市民佩戴口罩出行。新华社

“我妈高烧39°5,我分不出手去支援”

讲述者:小A

我妈昨晚在家39°5了。

现在我还是懵的,不知道我妈这个状态,到底该怎么应对。她今年60岁,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这些天里,她就1月20日去了超市。据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能达到14天,这么久,我们不可能追溯到病源了。

她从1月23日开始发烧,已经在吃阿莫西林和奥司他韦,烧起来了就吃布洛芬,就退烧到37℃,药效过了又回到38℃,就这么反复。烧了两天,她心态有点崩了。

我在1月24日联系社区报备了情况,25日开始求助同学,之前网上传的“微医”问诊也试了,回复说“去发热门诊就诊”。但一开始我们不敢去医院,因为各种消息都说,医院人满为患,排队太长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不要轻易去。我存了好多网上医疗专家推荐的治疗方案,但对于不敢去医院的人来说,这些针剂和药品在药店里很难买到,还有的是处方药,怎么办?

微信图片_20200127204518.jpg

武汉当地媒体公布的“分级分类就医流程”。

此前,武汉出台了分级诊疗政策,说如果有疑似症状可以联系社区帮忙,所以我们早早联系了社区,结果社区说让找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则说,发热38°以上不接收。

1月26日,我们实在扛不住了,终于去了武汉一家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这天0时开始,武汉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禁行。我爸先到派出所登了记,才开车带我妈去了医院。

医院的情况比我们想象中要好,比较快地挂了号,问诊、检查和找医生开药历时大概三四个小时。我妈的CT报告单显示:“两肺可见多发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模糊影,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建议密切观察。”基本确诊是病毒性肺炎。

26日下午打了针,但医院一次只开一天的针,就需要每天去排队挂号、开针,打一次针要几个小时,我爸也60多岁了,怕被传染不敢陪着,只能回家等。

26日在医院确诊实为病毒性肺炎以后,我们又去跟社区说,他们这才重视起来,登记了我妈的情况,还要求我爸提供身份证登记,说要了解“密切接触者”的信息。

从确诊是病毒性肺炎之后,我妈就和我爸单独住一套房,两人分房住。我有小孩,还要照看外婆,也分不出手去支援他们。她现在还是咳嗽和发烧,我们只能等她吃了退烧药之后再观察一下。

“三伯身体上还没崩,心理上先崩了”

讲述者:小三哥

我的二姨妈已经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她住在武昌,应该是之前有在外面跟病毒携带者接触过,大年三十(1月24日)突然觉得不舒服,开始咳嗽、呼吸困难。家人26日上午带她去了社区服务站,目前已被隔离。

我三伯则是出现了感冒症状。1月17日、18日,他出去跟朋友泡温泉、吃饭,回来之后开始有感冒症状的。头一天有发烧,吃了点退烧药,没有明显效果,就去一个私人诊所打了两三天针。

家里人要他去医院,一开始他不敢去,到21日才联系社区安排车辆去了几家公立医院,每家的发热门诊都有两三千人在排队,最后到了人相对少一点的武汉市第三医院。

那里的医生给查了血、拍了胸片,结果看上去还正常,但21日、22日没有拍CT。回去以后,三伯继续去私人小诊所就诊,前后打了三针,诊所医生都没有叫他赶快去医院,是我们家人看到一直没好转,才又带他去了武汉市第七医院,找熟悉的医生拍了CT。

但是那一晚,有近千人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排队就诊。轮到我三伯,医生给他开了三天的针,每针要打4个多小时,其实对他来说,待在医院里看着那些病人,身体上还没崩,心理上就先崩了。从25日开始,三伯不想去医院打针了,家里人找熟人开了3天的药。但他26日还是去了,从当天0时开始,武汉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禁行,他骑了一辆单车去医院打针。

现在我三伯在家,就我三妈一个人在照顾。家里口罩用光了,我26日下午还给他们送去了40个口罩。

对了,我三伯已经把银行卡密码都告诉我三妈了……

“想想我弟,我觉得不能太慌张”

讲述者:张梦林

我家在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这里是农村,感觉大家的防范意识还可以。前几天我弟弟出现了发烧、流鼻涕的症状,我们把他隔离起来,进他房间会戴双层口罩、用84消毒液拖地。自行用药几天之后,他没有感冒症状了,现在我们一家人吃饭还是分开的。

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不能太慌张。

微信图片_20200127204814.jpg

张梦林所在的武汉农村,一位老人戴口罩出行。

我弟弟是腊月廿九(1月23日)开始发烧的,第一次量体温是37.3°。当时我看了一下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指导意见——朋友圈有图,也有网页链接——他这个温度不算高烧,而且他每年冬天都会感冒一次,去医院的话,交叉感染风险大,所以打算先隔离起来、自行用药,大概每4个小时量一次体温,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去医院。

吃感冒药之后,他第一天有退有烧,第二天之后都没有烧,也没有其他症状了,全家人现在暂时比较放心了。

我们这边大概是腊月廿六、廿七(1月20日、21日)开始宣传疫情,家家都要登记、签字,住了多少人、分别从武汉哪里回来的。之前一两天,我们街上的人就纷纷到药店买口罩(一盒50个卖40元)和感冒药、消炎药、抗病毒药,奥司他韦被卖断了货。

我姑姑家在下面的村子,她们是村干部到每一户去发口罩。总体感觉秩序很好,大家都服从安排,约好不拜年呗。出门的话,老人家也有戴口罩。

我家是开超市的,但近期都没有营业打算。在农村吃的喝的暂时是充足的,因为很多家的孩子都没有回来过年,就怕时间长了,青菜不够。我觉得目前就是做好自己能做的吧,相信明天。

采访:南都记者 蒋琳 侯婧婧

整理:南都记者 侯婧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武汉战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