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雷神山背后的云监工和慢直播:一场建设者和网友的情感共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1-31 13:58

在疫情重灾区武汉,参照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期间北京7天内建成的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正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1月27日20时,央视频客户端率先开通了两所医院建设现场的慢直播,人们得以在线上亲眼见证中国速度。

南都记者注意到,高峰时期,超过6千万人同步在线观看。

微信图片_20200131111928.jpg

屏幕的另一端,直播中出现的小小身影,实际上肩负着大责任。无论是被网友称为“叉酱”的叉车,还是挖掘机“小黄”“蓝忘机”,混凝土搅拌车“呕泥酱”,都和驾驶员一起24小时轮班作业。“提前一分钟交工,就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

数千万名网友在线“云监工”,默默见证着两座医院的建设,在评论区里为一线建设者加油。此外,实时直播令信息得以公开和透明,一些谣言在“云监工”的眼皮底下也不攻自破。

央视频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一开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但是第一天直播上千万之后,我们就在预测会不会出现大爆炸的情况。后来我们又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建筑公司人员,拍了一些vlog形式的短片,进一步丰富了一下形式”。

慢直播已吸引逾6千万人

1月23日,武汉市政府要求按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蔡甸区武汉职工疗养院附近建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隔离治疗点——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

1月25日,武汉市防疫指挥部举行调度会,决定在火神山医院之外,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增床位1300张。

“提前一分钟交工,就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这是一线建设者达成的共识。但要在短时间内建设两所医院,每天进展如何,速度和质量如何兼顾等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27日20时,央视频客户端率先开通了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抗疫临时医院建设现场的慢直播。直播中,多个角度固定机位的镜头真实呈现了两家医院的现场施工状况。

微信图片_20200131112039.png

直播全程没有音乐,没有解说,也没有评论区的话题引导,只有建设工人忙碌的身影,以及各类机械设备运作时发出的噪音,却依然吸引了数千万名网友的关注。30日下午,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在线观看人数已破5千万,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观看人数此前一天也已过千万。31日上午,在线观看人数超过6326万。

央视频工作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该平台拿到建筑公司的监控画面后,就开启了几路慢直播的信号,一开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但是第一天直播上千万之后,我们就在预测会不会出现大爆炸的情况。后来我们又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建筑公司人员,拍了一些vlog形式的短片,进一步丰富了一下形式”。

数千万名网友在“云监工”过程中,实时见证两座医院的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27日11时,火神山医院箱式板房首个模块开始吊装。场地整平,碎石黄沙回填全部完成。现场工人铺设的HDPE膜面积达3万平方米,铺贴面积过半。当天,北区板房开始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

28日,火神山医院北区箱式板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基本完成,其他区域箱式板房混凝土浇筑也开始展开。直播中可以看到,第一栋白色的箱式板房开始搭设,这些板房被观看直播的网友称为“白居易”,即白色的居住进去就容易痊愈的房子。

28日0时,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仍灯火通明,工人开挖医疗隔离区管线沟槽。当天1时30分,家在广东的小潘打开了雷神山医院的直播。彼时,和小潘一起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34万人。

28日上午,雷神山医院贝雷梁安装全部完成,启动了土方回填,HDPE膜施工,医护人员住宿区开始搭设板房。

29日,火神山现场场地平整和回填全部完成。管道铺设完成一半的工程量,HPDE膜铺贴完成八成,约2.8万平方米板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约九成。320余个箱式板房骨架完成安装,同时在场外完成了400余个板房的拼装,吊至现场可以直接安装。

同日,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扩大至约7.5万平方米,电力配套工程顺利通电,直播中可见到,整个画面都明亮起来了。

据中建三局披露的数据,截至1月30日12时,火神山医院项目场地平整、砂石回填、HDPE膜铺设全部完成,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95%,集装箱总计进场1000间,场外改装完成约400间,现场已完成吊装700间等;雷神山医院项目总体建设进度完成40%,隔离病房区场地平整、沟槽开挖、沟槽管线预埋、非沟槽区PE膜施工全部完成,集装箱总计进场1518间,场外改装完成约300套,现场已完成吊装30间等。

挖掘机司机知道被直播

事实上,大多数人或许不能看懂施工现场的每一步意味着什么。

小潘第一次打开雷神山医院的直播时,她从镜头里看到,地面正覆盖着白色和黑色的材料。据中建一局的建设者介绍,白色的材料是一种防水卷材,黑色的材料是一个隔离层,两者起到的作用是防止液体、病毒、细菌等渗入地面造成污染。

即使看不懂,也不阻碍人们去关心这场与疫情赛跑的建设。

自28日起,小潘每天都会打开直播并截图,记录下每天的进展。“29日白天的时候,还是大家在平地里走来走去,晚上开始有一点小房子,30日白天有一排小房子了。”小潘告诉南都记者,她会根据房子来判断建设的进展。

如果镜头再拉近些,人们会发现,仅是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现场,就有近700名穿着绿色反光马甲的管理人员、4000余名穿着红色反光马甲的工人(两班倒)、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等近千台,24小时轮班作业。

慢慢地,小潘发现不少网友会给现场的机械设备起拟人化的名字,以此通俗地介绍各种机械设备的名称和作用。小型叉车、小型挖掘机、混凝土搅拌车等分别被称为“叉酱”、“小黄”、“呕泥酱”(或“送灰宗”)等。

央视频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这些名字都是网友在评论里起的,有些还有了微博超话。“顺应这种变化,我们还上线了应援打call的互动板块。在保证疫情信息准确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加网感,也是贴近用户的方式。网友们比较关注疫情里出现的各种正面消息,也是能亲眼见证中国速度,所以粘度很高。”

微信图片_20200131112138.png

如果镜头再拉近些,一线建设工人的日常是怎样的?

某天20时37分,蓝色挖掘机“蓝忘机”(蓝色的忙得废寝忘食的挖掘机)的驾驶员毛远斌在百忙之中才抽空吃到了晚餐。板房内、车盖上、钢筋堆里,都有建设工人们吃饭的身影。板房边、挖掘机里、防水卷材上,是因为太累而坐着睡着的建设工人们。

微信图片_20200131111429.png

姜震是驾驶“叉酱”的一位司机。

“叉酱”其实是一台重约4270千克、型号为杭叉A30的叉车。在央视频连线时,雷神山项目叉车司机姜震表示,一般人是开不好这辆叉车的,因为这款叉车是后轮驱动,普通人刚开始驾驶时基本是走不直的。姜震介绍称,方向盘右边的两条杆便是用于控制叉子的角度,左边的一条杆则是控制叉子的上升和下降。

这辆叉车的车身已经略显斑驳。姜震表示,“叉酱”陪伴他七八年了,他对这辆看起来很旧的叉车有挺深的感情。现在姜震每天都会加班,他想要早点把雷神山医院项目建好,为武汉出一份力。

在现场,还有很多被称为“小黄”的挖掘机在忙碌地移动。其中一辆“小黄”的司机李晓伟,已经开了十年的挖掘机。

微信图片_20200131112204.png

挖掘机“小黄”司机李晓伟。

1月30日,当南都记者联系上火神山项目挖掘机司机李晓伟时,他的声音略显疲惫。李晓伟告诉南都记者,他知道网上直播工地建设的事情,但他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1月23日,接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任务时,李晓伟没想太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和同事们当晚就订票,年三十上午就从河南赶到武汉。

1月25日,李晓伟和其他建设者紧急开工。李晓伟介绍,他们每天早上六七点就来到工地,有时晚上八九点,甚至午夜十二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但李晓伟觉得,“在这个特殊时期,不能讲辛苦,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

“云监工”在线辟谣

此次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参考的是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

2003年春天,“非典”突袭北京。和如今不同的是,彼时互联网在国内方兴未艾,直播技术尚未出现,人们并不能及时了解小汤山医院建设的点滴。

2003年4月29日,小汤山医院悄然在7天里建成。当年5月1日,在北京市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小汤山医院才首次为世人所知。

而此次疫情中,央视频在拿到建筑公司的监控画面后,便开启了慢直播,令网友能够亲眼见证中国速度。据了解,央视频客户端自2019年11月20号上线后,已有做慢直播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00131112330.jpg

蓝色挖掘机“蓝忘机”的驾驶员毛远斌。

央视频工作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央视频客户端是按照4K+5G+VR的标准建立的。1月24日20时,中国电信率先开通火神山医院5G网络。在5G网络的支持下,降低了实现慢直播的技术难度,令网友能看到实时高清信号+现场声的画面。

实时直播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给人们带来了安心和信心。

小潘第一次打开雷神山医院的直播时已是凌晨,她听到手机里传来微微的轰隆隆的声音,看到视频里的工人们忙碌地走来走去,自己身在千里之外,觉得有种特别的联系。

1月28日,家在揭阳的小方也点开了直播。她表示,之所以关注直播,是因为希望了解建设的进展,“(直播)很符合现在多数人获取资讯的方式,也能让大家看到国家的力量,了解进展会让大家更有信心”。

甚至有网友表示,听着施工现场的噪音会感觉很安心。对此,参与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的中建一局何炳辉连线央视频时表示,“对于大家来说,看着医院很快建设起来,然后可以容纳更多的病人,更多的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大家的心也会安下来”。

数千万网友在线“云监工”,还能达到辟谣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00131112431.png

1月27日,网上出现“火神山医院第一栋楼完工”的消息,并配有一张板房图片。随后,该消息被“云监工”们证实是谣言。有网友表示,“每天有千万人云监工,楼有没有建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根据直播内容,火神山医院搭设第一栋箱式板房的时间是28日。

除了央视频,目前人民网也联合中国移动开始直播两所医院的建设进度。此外,南都记者留意到,不少网友建议,直播还可以加上物资供给情况等信息,好让“云监工”们更好了解建设进度。

采写:南都记者 封聪颖 马嘉璐

编辑:张亚莉,刘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武汉战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