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第九期征文“我的春节”2月15日截稿。感兴趣的同学们快快拿起笔写出“鼠”于你自己的年味儿吧!
不知道怎么写出别具一格的春节作文?别急,我们邀请了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苏小莲,给我们谈谈如何用“名字”写春节。
万物有名,自带风格特征
——“我的春节”写作指导
苏小莲 (广外附设外语学校高中语文老师)
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选材定角度,从小学到高中,相信大家都已积累了特别多的经验与技巧。但尽管如此,许多同学写出来的文章,仍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空泛,没有画面感,缺乏生活的感染力。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教你一个非常简单而又非常高效的写作方法,那就是:
用足够多的名字来展现你文章的内容。
用具体的名字来描述你的家乡,“我的春节”,就会有地域的芬芳。汪曾祺写《我的家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读者读到高邮、京杭大运河这两个名字,会立即自动脑补有关这两个名词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去掉了这两个名字,那么,汪曾祺的家乡,也就混沌一片。
最怕同学们这样写文章:“春节,我随父母亲回到了老家……”请问,你的老家在南方还是北方?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具体叫什么名字?要知道,没有家乡的名字指引,“我的春节”,就会迷失家的方向,就不能抵达故乡的如画风景。
给你文中的人物以具体的名字,“我的春节”,就会有时代的特性,人物生命的张力。新中国时期的“建国”、改革开放期的“小倩”、当代的“子萱”,每一个名字,自带时代特色,更兼有喜好的迥然差异。而宝玉黛玉、晴雯袭人,更暗含人物的命运。
“我的春节”故事,若是写人,千万记得给写出他们的具体名字,或者是最有特色的外号,一张张有姓有名或者有外号的脸,会使得你的写作与读者的阅——产生共情,阅读体验会因这些名字而绵远长久。
给你看到风景民俗以具体名字,“我的春节”,就会有独特丰富而具体的记忆。“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这是汪曾祺写《故乡的元宵》的开头,没有任何的形容词,就这样以密密实实的名字: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花担子、茶担子,城隍,将故乡的七月十五的盛景写了出来。
同学们,在你的春节里,你看到哪些风景民俗?请将它们的名字写下来,那么,你的春节,就具有了一份累积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山川灵气、民间记忆。
给你的饮食以具体的名字,“我的春节”,就会有人间的烟火气息。例如《红楼梦》里的一道美食:茄鲞,作者借助凤姐的口,把茄鲞的做法,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茄鲞在贾府里的餐桌上,不过是一道小菜,但这段文字,极为经典精妙,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名字的描述,却将工序之繁、配料之多、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不动声色地描述了出来。
同学们,你的春节,想来有着无数的美食,何不把这些名字写下来呢?“我的春节”如果是这样记述——桌上,有鱼,有肉,有青菜——那就太粗糙,太没有特色了,更无法凸显独属于“我的”那份人间烟火的舌尖体味。
山川草木,人间万象,自有其名。每一个名字,都自带风格特征,都蕴藏属性密码。生活中,养成观察细节的习惯,尽可能知晓尽可能多的所见之景、所识之物的名字;一箪食,一瓢饮,一花草,一落叶,皆有独属于它们的名字,多识鸟兽虫鱼之名,将它们,请进你的文章,那么,何止是你们的春节,你们的生命,也都将因有这些名字的照耀,自带风格光芒。
收听更多南都非虚构写作课音频节目,请扫码!
征 | 文 | 启 | 事
#我的春节# 你的“年味儿”是什么呢?如今的“年味儿”和记忆中有何不同?写出“鼠”于你的“年味儿”吧!
征文对象:中小学生
体裁:纪实(诗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时间:2020年2月15日
投稿网址:
http://h5.oeeee.com/zuowen/
或扫码进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
平 | 台 | 简 | 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执行:南都记者 梁艳燕
剪辑:刘兰兰
编辑: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