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谐音“爱你爱你”。爱有多少种方式?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2020爱你爱你”征文继续奉上优秀作品。下面这篇文章从生离死别中写出了跨越生死的爱,以及对生死的思考。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我最后一次回北京见到奶奶是在2018年初,尽管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她已认不出我来,也因肾功能衰竭瘦得接近脱形,但搭在我手背上皱巴巴的手指仍旧是温柔的,讲起话来儿化音也是带笑的——和小时候领着我去喂麻雀的音调一样。那年我不过六七岁,被所有人叫着“小不点儿”,她穿着没有一点褶皱的枣红色背心,拉着我喂了院子里的麻雀,又给我一件件地介绍家里的小摆设。其中有一只毛绒绒的大狗,我们飞回去奔丧的时候还趴在一样的地方,只不过因为没人打理显得乱糟糟的,原本雪白的绒毛落上一层灰了。
从最后一次见奶奶到她辞世,我时不时会听到爸爸接姑妈的电话,或者和妈妈简单地转述病情,有时吃着饭或是等红灯的间隙,他会告诉我奶奶病情如何。我在2000多公里之外听着一位老人一点点蜷缩凋落的过程,能做的不过是沉默。我看向别处,心里知道会有这一天到来。我无法理解时间竟然不像空间一样隔绝,小时候以为北京是我的世外桃源,有积雪伏在枯枝上像一幅版画,有小孩子在冰冻的河面上跳跃的笑声;有冰糖葫芦、山楂片,有和烧鹅不一样的烤鸭,还有始终围着我团团转的家人。然而,如今时间在那里流淌得如此之快,连奶奶的生命也一齐飞快地攥走了,我甚至感觉到被背叛的滋味。
我们的飞机第二天中午启程,但我一直到凌晨四点都无法入睡。关于奶奶的回忆在水面下浮动,低头可以看见水纹,听见她笑吟吟的声音,满是褶皱的手掌水波一般在我的背上轻抚……但我始终没有刻意地去回忆任何事情,爱和死在我面前温和地交缠在一起,我几乎无法分清了。
坐电梯,推门,紧紧地拥抱爷爷。把脸靠在他身上时发觉气味依旧熟习。奶奶在医院去世,家里的摆设一如以往,除了原本她的卧房加了一张来不及收起的病床。某年她还清醒时,曾经牵着我在这房间里看桌上的一个相框。玻璃中间夹着三姐弟小时的黑白照片,奶奶指着左边问我,“猜猜这个是谁?”“我爸爸!”我立刻说,她便因为小儿子被认出来而眉开眼笑,拍着我肩膀说:“小家伙真聪明”。她的手挥动的幅度有些大,但落在我肩上却是轻轻的。我只往那房间看了一眼,生命无常的意味就沉沉地压下来。我环顾四周,发现家具老旧却站在原地,厨房里小米粥的香味慢慢散开,大人们关心地低声问候彼此,我心中涌起一种异样的敬畏,因为仅仅是一瞥——他们灰白的头发、胡子或是疲惫的神情,就知道生活也是不易。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死亡是一瞬间的事吗?我断断续续地看过下面的回答,结果和我想的一样,这是个注定没有准确答案的提问。然而,告别却注定是长久的吧。2019年12月27日上午,我们坐在餐桌旁,爷爷告诉妈妈,奶奶的骨灰会先寄存。
“他们会给你一张卡,没有卡是不能动的。”
“那很安全啊。”妈妈说,“要放多久呢?”
爷爷停了片刻,“海葬是一批一批的,要等到春天了。等到春天殡仪馆会打电话过来。”我的老家,也就是爷爷家和奶奶家,离得不远,都在海边。墙上挂着他们的结婚照,爷爷英俊、奶奶漂亮,我想像着他们遥远的遇见和爱情。
“圣诞节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妈在天堂会很幸福。”妈妈说。
爷爷顿了一下,说:“我们是抗美援朝开始前结婚的。“爷爷是空军飞行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到2019年12月25日,正好69年6个月。”
我在眼泪突然流下之前别过头去,看见中午北方的阳光温暖地照进屋里,在白窗纱的空隙,天空是海一般的蓝色。
“到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们,”爷爷说,“我们一起出海。不知道小不点要不要上学。”
“不管要不要上学都回来。”妈妈接话道。于是春天的海就在我眼前慢慢地展开,海天一色,一只白色的小船飘荡而过,我看见了漫长的跨越了大半世纪的爱情。在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爱无法跨越生死,死亡也许更多地要生者去承受的时候,听见爷爷温柔地谈起往事,感受冬日的阳光如同奶奶的手放在我的肩上,我突然意识到生死也许并不需要跨越。人会衰老,生命注定要消逝,但生活永远在爱里咬牙继续。
以前回北京,爷爷总会到首都机场接我们,奶奶听到汽车的声音,总会提前打开家门迎接我们。不记得从哪一次开始,爷爷老了,不能去接我们;奶奶病了,无法在家门口迎接我们。这次回程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大兴机场,顺路去看望刚刚生小孩的表姐。未满月的小孩子在他的人生起点上睡得香甜。天色将暗,崭新的候机室顶部美妙的弧线延伸到落地窗外,窗外变成深蓝色,飞机缓缓滑行起飞,如同在深海中浮出水面,升入天空。
名 | 师 | 点 | 评
生离死别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来说,可能是一次沉痛的伤感,也可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孙可嘉同学的作品中,我能分明感受到这两种情感。在前半部分,着重抒发离世之痛,院子里的麻雀、毛绒绒的大狗、积雪枯枝、冰糖葫芦等,无不撩拨作者悲痛的心弦。在后半部分,着重思考死亡背后的内涵,在爷爷眼中是跨越生死的爱,在刚出世的小孩那里则是生死轮回的起点。提出两点建议:(1)题目用双引号表示引用,但文中没有交代它的出处。(2)文中前后部分即死亡与爱情的关联显单薄,可以更多挖掘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爷爷与奶奶的爱情故事,进而探讨个人与时代、生死与爱情的关系,如果能抓住这个点行文,那么本文将既有温度也更有深度。(广州市第六中学 郭子健老师)
征 | 文 | 启 | 事
#我的春节# 你的“年味儿”是什么呢?如今的“年味儿”和记忆中有何不同?写出“鼠”于你的“年味儿”吧!
征文对象:中小学生
体裁:纪实(诗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时间:2020年2月15日
投稿网址:
http://h5.oeeee.com/zuowen/
或扫码进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
平 | 台 | 简 | 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本期主持: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