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糖尿病的药用完了,我又担心到医院去开药容易被感染,这该怎么办?”疫情防控期间,一些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和续方的慢性病患者,面对出行不便但家中慢病药品逐渐出现断档的情况甚是担忧。记者了解到,自2月6日广州医保局明确实施医保“长处方”政策后,一些已经开设网上复诊续方的医院也发布公告,对参保人已申请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类门诊特定病种且在有效期内的慢性病患者,逐步实行处方用药量最长可开具3个月的措施。
网上开药最长也可3个月
广州市医疗保障局于2月6日发出通知,明确实施医保“长处方”政策,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记者调查发现,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一些医院已经逐步落实慢病患者用药纳入长处方管理的政策,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复诊开药的慢病患者,经医生评估后,可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也不想就单为了拿药常跑医院。”首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通过在线发出糖尿病药物续方申请的复诊患者刘先生笑言,在经过后台医生、药师审核后,他在家很快就通过快递配送拿到了药。据悉,广东省人民医院最新上线的慢病续方系统第一期已经推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网上续方,省直医保、市直医保、区公医、广州医保等享受一类门诊特定病种且在有效期内的慢病患者,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院就诊配药次数,将其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此外,关于甲状腺疾病、肝病、风湿病等慢病的复诊续方系统,省医院在后期也将陆续开放。
而作为专科医院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表示,该院虽不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类门诊特定病种的慢性病患者,但为了方便患者,经研究决定将需长期服药、治疗效果稳定的抗病毒药、内分泌药等部分患者纳入长处方管理,含广州医保、广州省直医保、广州市直医保以及各区公费医疗在内的所有门诊患者最长可开具3个月用量。“根据患者需求,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拓宽云诊室药品种类。”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线上暂不能开具的其他口服药,患者仍需到医院现场开具。
记者获悉,复诊患者需要通过网络门诊自主完成相关慢病续方建档,当患者建档后发起网上续方申请时,系统会抓取其处方记录,判断其是否符合续方条件并给出提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查询不到任何患者病历资料,将建议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建立了电子就诊记录以后,下一次如果是属于诊断明确的疾病在线复诊,医生才能给其提供相应的在线服务。
慢病药品提供配送到家服务
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在此疫情期间除了开通线上复诊续方的服务,还为慢病患者提供送药上门的服务。
对于线上开具的慢病药物,广东省人民医院表示,经药师审核后,医院将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经营企业配送到家,无论是患者自己去医院取药还是送药到家,开具的发票均由医院提供,并连同药品一起递送到患者手上。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医保患者可以报销7元,冠心病的续方则需要自费。也有一些医院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则表示广州医保患者在线复诊开药需先自费,之后可在3个月内前往医院现场办理补记账,并补打费用清单和医疗收据。此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则表示,线上复诊开药仅限于自费,暂不支持医保,开具发票也由药店出具,药品由第三方配送。如果在网上开药又需要医院出具发票,则需到医院取药。
记者了解到,广州医保“长处方”政策主要针对参保人已申请高血压、糖尿病等27种一类门诊特定病种且在有效期内的慢性病患者。一类门诊特定病种的医保月度支付限额也将一起调整为季度限额,季度限额标准为原来月度限额标准的3倍。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原先1个月开的药最高只能报销200元,但如若此时经诊治医院的医生评估后,同意其一次性给开3个月的药量,那么该患者最高可以报销600元。
特别提醒:如果你不清楚一类门诊特定病种具体有哪些,可以进入“广州医保”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菜单栏中的“就医指南”查看。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王铄仪
通讯员:靳婷 余广彪 林伟吟 刘强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