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湖北运物资的司机:近千公里只喝了杯水,看到医护鞠躬手足无措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2-13 10:39

大年初一晚上,货车司机何建文在西安家里看电视,日夜奔忙的生活里,春节是他陪伴孩子和老母亲的少有闲暇。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记忆力衰退了,偶尔会问他“你是谁”。

千里之外的求援,打破了这份短暂的平静。

第二天,何建文就以每小时近一百公里的速度远离家乡。高速绿色指示牌上的地名不断变化,他离目的地湖北咸宁越来越近。他身后货车9米长的车厢满载170多箱N95医用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都是疫区最为紧缺的物资。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里,有许多货车司机做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加班,到疫区去。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210.jpg

何建文与同事在仓库内搬运物资。

开近千公里只喝了杯水,护士长端出自家煮的面条迎接

何建文原本是一家快递公司跑西安至昆明的专线司机,一向认为“过年上高速就是找事儿”。可听到公司需要两名货车司机将一批防护物资运送至湖北咸宁定点医院的消息,他立即报了名。

1月26日,大年初二早上,最早到集合地点的何建文和同事朱坤获得了运送物资的两个资格。装载完毕,他们开着一辆厢式货车从西安出发,走沪陕高速,经河南前往湖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变化,湖北二三线城市的医疗物资保障缺口凸显。截至1月26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744例。未来半个月里,这个数字将增长1200%以上。

何建文和朱坤顾不上吃饭,十小时中仅有的一次停下是在服务区里用几十秒换了班。

1月27日凌晨,两人抵达目的地赤壁市蒲纺医院——咸宁市的定点医院之一。这里距离西安已近一千公里。护士长端出自家煮好的面条迎接,该院院长在朋友圈发了两人的照片:“凌晨两点,两位西安司机大哥24小时仅仅喝了一杯水,历程千里,千山万水,为我们送来了防护物资”。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408.jpg

赤壁西站。

当天,货车驶回西安,何建文和朱坤被安排在一个酒店隔离,却告诉家人他们仍在加班。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443.jpg

何建文(左)与同事朱坤。

积攒一叠《接收证明》,医护人员频以鞠躬致谢

在武汉生活的司机周志国也在“加班”,疫情让他取消了回乡计划。年前,他给公司留言:“我人和车都留在武汉,有需要随时找我。”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011.png

2月10日,周志国从火神山医院往雷神山医院运送工具。

开始作为志愿者跑任务时,他把睡袋带到了车上。想着万一要是感染了就不回家。周志国回忆一开始的想法时笑了,“我只是当时想的有可能会(去定点医院),没想到后来天天会。”

1月28日,孝感人周志国踏上了从未有过的一趟“回乡”旅途,花费12小时,将一车防护服送到孝感市中心医院。从武汉到孝感,正常情况下只需一小时。周志国那时所驾车辆还无法通行高速,而乡村之间今天还能走的路也许明天就断了,导航随之失效。于是,在两个最熟悉的城市之间,他闯入了一个巨大迷宫。

周志国身边坐着一名特殊的乘客——在孝感工作在武汉过年的朱医生希望返回岗位。周志国表示,他从不用货车载人,“封城”以来已经拒绝过太多请求,这次破了例。28日傍晚出发时,医生知道他饿了一天,塞给他几个热包子和点心零食,一瓶暖手的矿泉水——特意倒掉了部分加入了开水。这些细节,后来周志国都清晰记得。

那天正是朱医生女儿的16岁生日,两人在夜路兜兜转转时聊起家庭。其实就在十天之前,周志国还计划着回村,“那时就想着在谁家吃年饭,吃完大哥家年饭,再上妈妈家吃年饭,再上我那吃年饭”,哪天哪夜到谁家去,他都想好了。而自开始三天两头往定点医院送物资后,周志国就再也不敢回家,家里有老人和儿童。

睡袋就在身边,周志国一夜无眠。

黑夜里的探路没有技巧可言。周志国远远地看到村口有土堆,就换一条路,看到有水泥墩子,再换一条路,除了回头路,都要试着走。他开始觉得,以往武汉市的高峰期堵车也很幸福。在熙熙攘攘的中山大道和解放大道,车灯汇聚成的白色与红色的光流里,喇叭声叭叭地响,他怀念这种嘈杂的提醒——相比于像是“专属”的道路,他更希望感觉到自己身在城市里无聊或焦躁的众人之间。

6点,天亮了,车子转到了孝感市中心医院。周志国向南都记者回忆,“分开的时候,朱医生对我深深的鞠了一躬。”

他从未如此频繁地被以鞠躬的方式致敬或致谢。周志国积攒了一叠《接收证明》,已经数不清自己送过多少趟物资到医院。“很多次看到我,医护人员的眼神,就像前面打仗的战士,一回头,发现物资上来了。”相隔几十米,医护人员朝他鞠躬时,他仍然会手足无措。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057.png

周志国被测量体温。

周志国在做志愿任务的早期,往往下意识地将车开进接受物资的医院之内。一次在协和西院,他发定位后被医护人员紧急劝离,要求他开出院区50米卸货。在司机防护不完备时,为降低风险,许多医护人员会在司机离开后才出来搬运物资。

周志国同样很注重防范,他早上出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车里里外外地消毒,带好个人的防护用品。每天都消毒两三次。在他眼里,前往定点医院的风险值得承担。“你(医护人员)守护着我的家人,我守护你们,我的家人守护我。”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事情。

对家人说去北京,却爬上开往黄冈的货车

2月2日,来自深圳一家速运公司的货车司机刘军民和孙洪都提着一袋十几个一块钱的烧饼和四桶泡面,对家人说着要去北京,爬上了将要开往黄冈的货车。

孙洪都是河南洛阳人,独自在广东过年。前一天接到公司电话询问意愿,他说“去!”和来自湖南株洲的搭档刘军民一样,都“没想太多”。孙洪都后来想起这个几秒之间作出的决定,“如果要考虑到个人因素的话,肯定会要退缩的。”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518.jpg

刘军民。

这批包括十几吨浓缩消毒液、口罩和护目镜在内的捐献物资来自不同组织和个人,其中许多刚刚生产出来、出发当天陆续到达。深圳龙华的装卸点里,装货过程从早上持续到夜晚,每装一批,工人人员和司机就一起喊“湖北加油”。

货车在22时许驶出装卸点,车灯穿透雨雾。第二天中午,离湖北省界约70公里时,货车停靠了江西境内一个服务区。空空荡荡的服务区里只有两三辆车,不卖饭,两人装了一壶热水,泡了方便面。吃完,穿上防护服。孙洪都上一次这样全副武装,是17年前。非典期间的洛阳街头,在交警队工作的孙洪都戴着钢盔和护目镜,外边套一件黄光背心,给行人司机测体温,劝返不必出行的人。这次,他认为揽下前往疫区的任务也是应尽之责。

当货车进入湖北,雨停了。刘军民和孙洪都莫名激动,两人在驾驶室里大喊“湖北人民我们来了!湖北加油!武汉加油!”

高速关卡处,路政、交警、公安、武警、卫生防疫站,均出动执勤。两人登记身份证,数次测量体温,洗手,接受询问,将车门打开接受检查,消毒。

这天,进入黄冈市内的两人看到的是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严阵以待。一天前,黄冈开始严格控制居民出行,规定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一人上街采购生活物资,其他人员除生病就医、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商超和药店上班外,不得外出。

刘军民和孙洪都看到的空城背后,黄冈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千例,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

15时许,这辆长19米的货车驶入了统一安排的物资分配点,等待物资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围在车旁。卸货时,刘军民看到,有医护人员哭了。“说老实话,虽然说是爷们,我当时心里面也是酸酸的。”他知道这车物资并不够分配,心情复杂。

在宾馆隔离,写家书“见字如面,我很想您”

刘军民和孙洪都在返回广东后马上被送往宾馆隔离。出发前他们就知道,这是百分之百的事情。

孙洪都的母亲将近九十高龄,孩子今年上大二,他直到开始隔离后才简单地告知家人这趟旅途的目的地。

刘军民独自抚养12岁的孩子,家里还有年老的父亲。开始隔离约一周后,还没有向家人坦白自己去的不是北京。隔离结束,他计划继续“踏踏实实的工作,孝敬长辈”,最觉亏欠的是12岁的孩子,一直是留守儿童。

两人还在路上的时候,2月3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一名确诊患者家的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引发关注。孙洪都说,“病毒也看不见也摸不着,说谁不害怕,我觉得是假的。”刘军民表示,不管有什么情况发生,两人都做好了思想准备。

隔离也让西安司机何建文被迫清闲了下来,“有时候回头想想,欠母亲的太多”。父亲去世之后,母亲的记忆力每况愈下,不会使用手机,只有在孙子的帮助下才能偶尔视频。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600.jpg

何建文的家书。

何建文想起,从前当兵的时候,没什么其他的通讯方式,总是写信。母亲识字不多,总是父亲给她读。他在宾馆找来几张白纸,写下:“亲爱的妈妈,见字如面,我很想您。”

他要在隔离结束那天,回家,跟孩子一起,念给她听。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编辑:张亚莉,刘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武汉战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