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焦虑引爆社交网络之后:百万民众用AI工具完成新冠肺炎自测

南方都市报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0-02-13 21:54

在这个特殊的冬春之交,“疫情焦虑”成了社交网络的新兴词汇。

冬春季本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乏力、咳嗽、流涕等症状。而其中一些症状,又恰恰是新冠肺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于是,许多身体抱恙的民众面临两难:去医院,怕交叉感染;不去医院,又担心自己确实是新冠肺炎,贻误治疗不说,还可能感染更多的亲朋好友。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民众在家里就相对准确地判断病情?一些医院和互联网企业就此推出了人工智能肺炎自测工具。


1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民众问诊需求猛增

“总怀疑自己得病怎么办?”截至2月13日傍晚,这一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已超过5亿,讨论量接近9万。新冠肺炎的受关注程度及其引发的全民焦虑,由此可见一斑。

怀疑得病配图.jpg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让许多民众陷入“疫情焦虑”。图自微博。

有关高层也注意到了普遍存在的“疫情焦虑”。2月6日,国家卫建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医疗机构有效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让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诊疗咨询,可以便捷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然而,有限的医疗资源,仍然无法完全满足民众的问诊需求。

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办公室主任林辉告诉AI前哨站,早在1月25日,医院的互联网平台就开设了关于新冠肺炎的问诊专线。但一段时间下来,民众的咨询量太大,医生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医院认为有必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让民众在家里就能完成基本的自筛自诊。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搜狗的在线问诊平台。搜狗AI医疗中心总经理任斌回忆,几天之内,在线问诊的人数增长了三倍,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例是儿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大家对这个新疾病既恐惧又陌生,所以都希望向专业的医生咨询。我们就想用AI来提高供给,填补医生的人力缺口。”

人工智能肺炎自测工具由此应运而生。2月5日,邵逸夫医院的新冠肺炎自测系统1.0版小程序正式上线。2月9日,搜狗搜索的“新冠肺炎AI自测机器人”也顺利上线。此外,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百度、腾讯等机构和企业也纷纷发布类似的新冠肺炎自测应用。

AI前哨站注意到,各种人工智能自测应用的基本逻辑是类似的。近14天有没有湖北及周边地区或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居住史?有没有接触过湖北及周边地区的人员?有没有接触过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温多少?——系统通过发问快速收集民众的基础信息,同时根据民众给出的信息,选择推送后续问题。民众只需要根据提示一步步作答,便可以获得诊断结果及相应的防护建议。


2
简单的对话背后,是知识图谱等AI技术

自测机器人的工作流程看上去非常简单:机器人提出15到20个问题,用户依次选择答案即可。但AI前哨站了解到,这看似简单的前台背后,其实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

林辉介绍,邵逸夫医院此前已有智能辅助诊断的研究基础。这一次,研发人员需要利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医生的线上问诊经验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知识,“教给”人工智能系统。

IMG_8152.JPG

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新冠肺炎自测系统。图自邵逸夫医院。

在搜狗,约有50人参与了机器人的研发,涉及到搜狗搜索AI医疗中心、搜狗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搜狗搜索信息流等多个部门。任斌介绍,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研发团队首先要确定基本的系统框架,然后使用自然语言理解模型生成电子病历。接下来利用电子病历内容训练对话状态管理模型,保证对话简洁流畅的进行。最后通过训练自然语言生成模块,让机器人将诊断结果及建议完整地呈现给用户。

“我们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流程下给出用户准确的诊断结果。流程过长会引起用户的厌烦心理,流程太短会导致无法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降低诊断的权威性。最后经过多方讨论,我们采用了对话知识图谱结构,精心训练对话管理模型,使其能够根据已有线索,选择性跳过重要性较低的问题,在不影响结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缩短对话流程。”任斌说。

2月9日凌晨四点,在研发人员连续十几天的加班后,自测机器人上线。任斌回忆,刚上线的时候没什么流量,“因为用户都在睡觉”。“早上8点多,团队起来一看,涌进来将近10万人,大家觉得超级开心,再辛苦都值得,真的帮到用户了。”他告诉AI前哨站,目前,自测机器人每天的使用人次约为100万。

IMG_8157.JPG

搜狗搜索的AI机器人。图自搜狗搜索。

邵逸夫医院的肺炎自测系统则已迭代到2.0版本,被全国22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服务了300多万人次。在林辉看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潜力还远不仅于此。

“我们希望民众能够养成新的就医习惯,在出现健康问题时,先找靠谱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发起健康咨询,让医生在线做好评估和分诊工作。这样一来,民众不必总是到医院跑冤枉路,也能获得更精准的诊断。”林辉说。


采写:南都记者 冯群星


针对肺炎疫情防控,人工智能可以做些什么?AI前哨站(南方都市报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正在征集有关的报道线索。无论是无人机、机器人、AI系统还是小程序,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线索或故事,可通过邮箱aispace2020@163.com与我们联系。


AI前哨站此前相关报道:

近千台机器人驰援抗疫!消毒送药量体温各显神通,连样机都被征用

编辑:李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