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新办开了一场不一样的发布会。
发布会地点改址湖北武汉,出席者是刚履新湖北省委常委的王贺胜。他还有一个身份,国家卫建委副主任。
在这场发布会上,王贺胜等人介绍在湖北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情况。
察时局关注到,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新办首次离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王贺胜首次以新身份公开露面。
在公布湖北多名官员任免后,武汉封城已进入第25日。经历确诊难、收治难后,官方也于近日将“临床诊断”作为湖北省确诊标准。随着大批患者得到确诊,考验着湖北“应收尽收”的能力。
如王贺胜所言,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到了“最关键阶段”,如何阻断病毒传播,如何救治患者,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新冠疫情的防控到了最关键的阶段,湖北省武汉市仍然是主战场。”王贺胜对疫情作出判断。
回顾近日疫情数据,湖北诊断标准调整后,确诊数据快速上涨单日新增确诊患者一度高达14840(2月12日),在随后几天中,新增确诊患者数量有所下降,但总量还未开始走低。
此前,作为确诊关键指标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实践中因试剂精准度、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不足,容易成为武汉患者求医的“拦路虎”。
察时局了解到,此次变更诊断标准更像是对此前积压的湖北疑似患者的一次去“存量”,而武汉则是这次去“存量”的中心。随着大批患者的确诊,下一步则可开展相应的医疗措施。
除了武汉,湖北其他地区情况如何?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湖北省内有的地市发病水平依然比较高,病例数的上升速度较快,例如,孝感市、黄冈市等地。有的地市输入性疫情和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较多,在地市政府所在城区还时常有社区的传播现象。
一个好消息是,全国其他省份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从2月3日的800多例近900例,下降到2月13日的300例以下,实现了“十连降”。
鉴于前述情况,梁万年直接作出了判断。“当前,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可以说到了最吃紧的时候,也是一种胶着对垒的状态。”
从王贺胜的发言看,当前武汉和湖北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
其一是降低感染率。即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切实作好“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推动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各自为战,精准管理,发挥基层的网格力量,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确保不出现第二个武汉。
其二是提高收治率。即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收治管理现有的全部确诊重症患者,含临床诊断患者,要集中到定点医院救治,确诊轻症患者要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疑似轻症患者可以在隔离点治疗观察。
从明确新冠病毒可“人传人”开始,如何防控传染就引起关注。
1月23日武汉封城,可以看作是防止病毒对外扩散的关键策略。这一策略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的肯定。
彼时,有免疫学专家分析,封城是个系统工程,封城之后应做好城内的保障工作,也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疫情在城内扩散。由于此前医疗资源不足,以及防控措施缺位,封城后的武汉在应对疫情上给外界一种“慢半拍”的感觉。
“医疗资源紧缺的同时,医疗信息的不透明,导致治疗无门的患者不得不在各家医院奔走,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该专家说。
随着各定点医院的“爆满”,武汉开始调整救治策略,要求发热患者“分级分类”就诊。通常来说,患者首先要到社区报备、初诊,判断可能为疑似感染患者后,再由社区上报。
在封城初期,社区是防疫中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发热门诊转至社区大量患者,社区医院和社区管理人员难以一一应对。不过,随着方舱医院大批投入和对多家医院的改造,患者逐渐收治后,社区承担的压力正逐步降低。
面对着疫情防控最关键阶段,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也在此次发布会上强调对社区防疫的安排:对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以社区网格为基础单元,在社区做好全面筛查,“力争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等。
察时局了解到,武汉已在近日开始大规模入户排查。
对于湖北其他城市,社区防疫同样重要。王贺胜也提到,推动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各自为战,精准管理,发挥基层的网格力量,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确保不出现第二个武汉”。
在加强防控的同时,如何保障患者的收治也是本次发布会的焦点。
早在2月初,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就提出,要对“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四类人员包括,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法明确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过去一段时间,受限于有限医疗资源,“应收尽收”迟迟未能实现。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此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坦言,大批患者没能及时收治到医院,造成更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的感染,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面对这种情况,武汉开始部署建设方舱医院。王辰将方舱医院形容为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现实之策”。
“方舱医院是一个效率很高,同时成本又很低的方法,”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发布会上表示,启用方舱医院集中收治大量轻症患者,把医院当中有限的床位资源腾出来用于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这样实行分类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收治率及治疗效果。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2月12日诊断标准更改后,大批患者的确诊使得床位资源再次紧张。
在湖北省卫健委2月13日召开的会议上,王贺胜再次强调,要坚决做到“应收尽收”,采取一切措施,扩充床位。要全力做好救治工作,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等措施,调配更多医疗资源,完善诊疗方案,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在2月1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王贺胜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腾空医院部分的病房,征用部分场馆,改造为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确保已排查确诊的患者和疑似患者都能够得到集中收治,确保所有没有收治的患者人数清零。
本次发布会另一受到媒体关注的焦点,则是重症患者的救治。
值得一提的是,据王贺胜透露,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曾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召开疫情分析会、研判会,总结救治经验、优化诊疗方案的会议,汇集全国各地的救治经验,不断优化诊疗指南。
据焦雅辉介绍,当前武汉的重症病例约占所有确诊病例和住院病例的18%。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如何救治重症患者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焦雅辉表示,当前主要以“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为原则,对重症患者开展救治。
例如,武汉金银潭医院、肺科医院、中南医院、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和光谷院区、协和医院西院、肿瘤医院,以及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等均作为集中收治重症病例的定点医院,床位扩大到5000张。
同时,钟南山、李兰娟、王辰、乔杰等院士都在临床一线指导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整建制接管重症收治的病区。“这里面也包含了来自各个医院的呼吸、感染、重症的专家,他们在这个团队当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焦雅辉说。
亦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专家团队,在武汉市其他非重症定点医院巡回指导,评估住院病人筛查出重症病人,转运到重症和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
“这次中西医并重来调集最强的科研和救治力量来应对疫情的救治工作,我觉得是从疫情开始以来救治工作特别重要的一个特色和特点。”王贺胜特地在发布会上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会也是疫情发生以来,国新办首次离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和此前几场湖北发布会一样,媒体采取视频连线提问。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在会上表示,国务院新闻办把新闻发布会开到湖北武汉,就是想和派驻一线的几百名新闻工作者一道,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介绍疫情防控一线的情况。
南都记者了解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职责包括推动中国媒体对外说明中国、指导和协调对外新闻报道;举办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介绍中国情况和方针政策。
察时局发现,武汉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外媒记者也有连线提问机会。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时说,向因为新冠肺炎而去世的人表示深切哀悼,同时衷心希望感染的人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很多日本人也在声援武汉、声援湖北。”
另一关注点的是,此次发布会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贺胜履新后第一次公开露面。
“这位临危受命的官员,备受公众期待。”新华社如此评价。
2月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王贺胜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2月10日,湖北省委常委会决定:免去张晋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职务;免去刘英姿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上述两职务,由新到任的省委常委王贺胜兼任。
据公开报道显示,王贺胜医疗卫生系统出身,在正式任命为湖北省委常委前,就已在武汉指导相关工作。在这期间,王贺胜曾先后看望广东、天津、四川、浙江等地支援湖北医疗队。
1月26日,经中央军委批准,联勤保障部队首批防疫物资运抵汉口火车站,负责现场交接的正是王贺胜等人。
自1月22日以来,湖北省已经召开2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袭艳春介绍,湖北省政府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将继续举行,发布会时间从16日开始调整到每天下午4点。
文\宋承翰 马铭隆
编辑:潘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