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家人反对,东莞这位城管人驱车千里返莞,奔赴防疫一线!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02-17 18:27

蹲下身,小心翼翼捡起地面上的废弃口罩,然后轻轻放进分类垃圾桶。刘永军认真的检查着垃圾站的每一个角落,生怕有一处遗漏。除了大朗全镇的公共场所和公共厕所的检查,刘永军每天还要检查全镇40个垃圾站。当兵出身的刘永军觉得自己每天做的这些琐碎小事也是在“打仗“,一线的医生是治病救人,搞好市容环卫则是防堵病毒的进攻。

750x563_5e4a63e11630b.jpg

驱车千里返莞奔赴防疫一线

2月8日,一条“我们是大朗城管,退役军人,国有难,我们到“的短视频在东莞人微信朋友圈刷屏。面对复杂疫情,大朗城管分局30多名退伍军人挺身而出,他们虽戎装褪去,但依然像当年在部队一样,闻令而动,他们为抗击疫情增添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品质。

750x563_5e4a63e00e65a.jpg

刘永军就是其中一位,按照原来的计划,他应该带着妻儿在安徽省六安市陪伴父母过年。突如其来的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

1月26日晚上,刘永军接到取消假期正常上班的通知,单位领导觉得他好不容易回家团聚,情况特殊可以体谅,批准他暂缓返莞。年迈的父母也再三恳求他,希望他能留下来。

“听到我要回去一线工作,儿子也不同意,希望能在老家多赔他玩几天。” 刘永军说,作为一个老兵,看到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安心呆在家里。“我是军人,国有战,召必应。” 刘永军最终说服了父母,因为感受到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刘永军确定自己近期没有与湖北籍人员接触,也没有出现发烧等感染症状,立即收拾行李准备返回东莞。本来计划一个人回东莞的,可发现春节买不到机票。妻子看到刘永军在家坐立不安,于是答应一起开车回去。

600x800_5e4a63e18d65a.jpg

1月27日中午,刘永军和妻子带着两个小孩一起踏上了返莞的道路,为绕开湖北省,从老家辗转回到单位路程 1300多公里,历时16小时。

回到东莞,简单安顿好家里人,立即回单位报到。“一线的医生是治病救人,我们搞好市容环卫则是防堵病毒的进攻。“刘永军说,市容环卫组一线人员共10人,每天约检查垃圾站40个,平均每天驾车约140公里、每天走路约50公里。

750x563_5e4a63e194aa5.jpg

自购口罩提供给一线同事

2月12日下午,刘永军像往常一样巡查,巡查到圣堂社区附近一垃圾回收站附近时,刘永军看到路上掉了一块废弃的口罩,马上跑过去捡起来,然后箭步跑到垃圾分类桶边放进去。看到环卫工人没有戴手套,马上斥责,并要求必须佩戴好安全设施才能工作。

根据市、镇统一部署,大朗城管牵头组织在全镇28个社区(村)及各机关单位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337个,对每个收集箱都进行编号,并安排专人管理,协调作业单位人员对废弃口罩进行消杀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并严格作业流程、强化标准化处理,定期对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进行清洗、消杀、除臭,防止发生二次污染。

750x563_5e4a63df5f234.jpg

“我每天从早到晚和同事一起认真检查全镇道路、公共场所、垃圾转运站和公厕的清扫保洁和消毒工作、检查生活垃圾的清理,检查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收运情况。” 刘永军说,现在垃圾虽然没有平时多,但自己的工作量确实平时的两倍,必须要认真检查,不能出一点问题,虽然累了一点,但想到能为消除病毒传播出点力,累也是值得。

刘永军坦言,刚开始还是有点怕的。因为除了医院,垃圾也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万一自己出事了,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人照顾。恐惧的情绪只在内心短暂停留了一会。面对春节期间,环卫工人数量少,口罩短缺,以及环卫统筹承包企业没有消毒水和红外线体温计等问题。没有应对疫情的工作经验的刘永军硬着头皮上,自购口罩提供给同事,还为环卫统筹公司联系消毒水和红外线体温计的购买渠道等等。

750x563_5e4a63e099639.jpg

“工作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但要做这个工作,关键还是要细心和负责。” 刘永军说,群众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你怎么宣传不要乱丢口罩,可总有人不听。这个时候就需要城管工作人员细心排查,发现问题马上补回去。

从返莞工作后,刘永军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成为了工作常态。加上担心每天接触垃圾,会带来病毒,自己有意跟家里人保持距离。“儿子很大意见,我也想想多陪陪他。” 刘永军说,现在非常时期,只能专心把自己的工作, 等这场仗打赢了,再好好陪他们。

采写:南都记者  刘辉龙

编辑:黄慧萍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