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朱倩 近日,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共有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20位数学奖获奖者中有5位华人学者,其中一位为深圳实验学校2003届高中校友姚珧。
姚珧(Yao Yao)
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2003-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姚珧:高中比较“宅”,喜欢琢磨数学和物理竞赛题
姚珧在河北秦皇岛出生长大,初中时随家人一起搬到深圳。2003年从深圳实验学校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佐治亚理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回想起高中时光,姚珧表示非常庆幸遇到了许多有责任心且和蔼可亲的老师。“除了传道授业以外,最感激的是他们的教学理念——实验的文化是让学生自由发展从而成为更有创造力和独立人格的人,而非一切以升学为导向。”直到现在,高中时期,让姚珧印象深刻的是那三年参加的各类活动,如科技节、合唱节、井冈山社会实践。“学了一些跟课程无关但后来让我受益良多的技能。”
除此之外,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中也藏龙卧虎,在音乐、体育、写作、甚至打游戏等方面都有“大神”,“至今仍佩服不已”。“跟他们相比,我自己高中时期其实没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事情。”姚珧说自己高中是比较“宅”的类型,喜欢自己琢磨数学和物理竞赛题,除此之外还会经常跟同学一起打电子游戏。
据介绍,姚珧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偏微分方程。此次获奖主要是在偏微分方程方面的理论研究,一是证明了一类流体方程在有限时间内解的爆破,二是证明了一类非局部方程的解的对称性。
老师眼中的她:痴迷于数学,高二就成小老师
谈及对这个如今取得如此傲人成绩的学生,姚珧高中三年的数学老师,如今的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校长田祚鹏的印象是:对数学很痴迷。“姚珧当时是我的数学课代表,高二就开始学习大学数学,同学们有任何不懂的问题,她都是用不同于老师的方法给同学们讲解。”2003年,姚珧以845分全校第二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高考成绩只能给她提供一个更高的平台,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还是要靠孩子的长板。”据田祚鹏介绍,仅仅深圳实验学校2003届毕业生中,科技小组走出了珠海云洲科技董事长、世界无人艇领域的领航者张云飞;实验剧社走出的优秀青年电影导演《过春天》导演白雪……“只要我们呵护好孩子的兴趣并让他们深入钻研下去,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级专家,这是我们要坚持的。”
斯隆研究奖
作为“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那些在其研究领域内被认为最有前途的早期职业学者。迄今为止,已有50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7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69位获奖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位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2020年的斯隆研究奖共包括八个研究领域,分别为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候选人必须由其他科学家同行进行提名,由资深学者组成的评委根据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创造力和是否具备成为所在领域领导者的潜力选出。
每年都会有将近1000名研究人员参与到提名和评选当中,最终从中选出126名获奖者。今年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有16位华人学者,占比达到12.7%。16名青年科学家中有5名数学奖获奖者,姚珧是其中之一,也是深圳培养的第一个斯隆奖获奖学子。据悉,获奖者将获得一个为期两年、总值7.5万美元的奖金,以帮助这些获奖者开展研究。
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