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博主的武汉日记:每扇窗背后都有等待,记录城市在摸索中运转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2-20 19:40

1月23日,小雨,有霾。离汉通道关闭,一些拖着或倚着行李箱的人在街头徘徊。“武汉菜价疯涨”“市民囤积物资”“油站即将断油”等流言四起,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这座城市,到底前路如何。

这天,在武汉土生土长的微博vlog博主蜘蛛(@蜘蛛猴面包)在出门买菜时临时起意抓起Gopro,这是他《武汉日记2020》系列视频记录的开始。

微信图片_20200219161454.jpg

只有两分钟的第一集里,超市员工站上梯子取下方便面箱紧急补货,蔬菜区倾斜的黑色篮筐里残存几片皱皱的菜叶,但熟食与速冻食品的柜子还满满当当。蜘蛛成功在药房里买到一袋20个装的口罩,在旁白里笃定地说,“只要这座城市还在正常运转,秩序会一如往常。”

截至2月19日,《武汉日记2020》已更新12集,每集播放量动辄数百万。戴着渔夫帽,黑框眼镜和口罩的蜘蛛像是背上了一个移动的窗口,无数的人们期盼着从中窥见武汉城特殊时期里的部分日常。

这座城市看似停滞中仍有流动,人们为同一愿望凝聚、奔走,有时猝不及防地告别。

微信图片_20200219162227.jpg

vlog博主蜘蛛。

还在奔跑的人

疫情还充满未知之际,人们就开始通过网络自发联结,主动填补到能够出力的地方。

蜘蛛的镜头记录里,一位普通市民讲述了她的选择。志愿者钟丽将头发高高盘起,利落地打开五座灰色面包车车尾箱,里面排列堆叠着十几箱防护服。蜘蛛跟拍的这天,她正将这些防护服送往各个社区医院。

尽管马路上空空荡荡,钟丽变道前还是习惯性地反复查看后视镜。“像这些物资现在都很难搞到,别人花这么多钱买的,我们出点油钱,都不算什么。”她说。

钟丽将面包车依次停在江岸区数个社区医院门口,工作人员出门领取防护服,有的只穿一件薄薄的白大褂。

微信图片_20200219161501.jpg

聊起志愿运送物资的原因,她说不过是希望武汉早些恢复安全,家长正常工作,小孩正常上学。傍晚,钟丽与13岁的大女儿通话,教她煮面给弟弟妹妹吃。“你把水先烧开,烧开了把妈妈洗好的菜和肉圆子下到里面,煮开了以后把面条丢进去。”

夜色渐深,她仍在路上。大女儿将弟弟妹妹吃饭的视频发来,问母亲几点回家。钟丽让她带妹妹洗完澡之后先去睡觉。女儿叹了一口气。

武汉街头马路上方悬挂着一排接一排的红灯笼,行道树的树干裹着黄色或蓝色的灯带,钟丽的小面包车在这条光亮的“隧道”中穿行。她对蜘蛛说:“军运会之后修的这么漂亮,大家都觉得,武汉要挤入一线城市了,都引以为荣。”一夜之间,主城区里看不到人,也看不到别的车,有时候跑着跑着,会突然想哭……

蜘蛛是个自由影视工作者,在武汉生活三十余年,从谈不上有地域自豪感。从前的游记写到非洲一座城市的人们脾气火爆时,还曾联想到家乡。

疫情让人重新凝视这座城市。

蜘蛛对南都记者表示,他看到了许多市民的勇敢和热忱,“人之间不给你来那些什么虚的。”素味平生的志愿者走出家门,理由相似又简单。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处的酒店里,蜘蛛遇到的一名志愿者说, “肯定有害怕,也肯定有恐慌,但是我们不能跑啊,我们不能躲啊。我们毕竟是武汉人,这是我们的城市啊。”

每扇窗背后都有等待

武汉城内交通管制和社区封闭管理一再升级,还在奔跑的少数人,帮助维系满足城内数百万人的正常生活所需。

39岁的外卖员老纪面对蜘蛛的镜头回忆,1月21日后,来自医院的订单开始久久无人配送。除夕夜,他看到前线医护的年夜饭是泡面,于是初一出门开工,除了送外卖,也接跑腿订单。

微信图片_20200219161837.jpg

来自湖北十堰的老纪,在微博上勤恳地记录着他所看到的武汉城:本应摩肩接踵的楚河汉街没见一个人影,大戏台寂寞了很久。十字路口的正中央竟停了一辆电动车,车主不知所终,也没有人来移走。他看到两个流浪汉和一条流浪狗在晒太阳,“希望他们都晒得暖暖的!”

“好几个还在营业的商家专门有骑手餐,十块钱,有荤有素,能吃饱,平时可没有。”“一个黄陂的骑手兄弟去雷神山干活了,之前我们吵过架,好久不说话,不过还是希望他加油。”

蜘蛛的镜头跟随着老纪,他在便利店提出两箱牛奶、两篮鸡蛋、几盒方便面,爬楼梯放到一户的门口。外卖员们所操心的早已不只是外卖。连花清瘟、口罩、一家人一周消耗的肉类和蔬菜、一束送往中心医院的花,都曾出现在老纪的待办清单。

人们用不同的口音和方言传来讯息:“麻烦给同济医院的刘医生送一盒海鲜饭,一定要送到手上。”“封城前借的那个充电宝,麻烦你帮我归还一下。”“能不能陪孕妇到医院做个产检?”

他说,城市没有彻底停转,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摸索中运行。大街上空空荡荡,但看似沉寂的平房和高楼的每扇窗户背后,其实都有人在等候。

蜘蛛来到其中一扇窗户之后拜会好友。老友戴着黄色遮阳帽和粉色口罩,在阳台一隅晒正月以来武汉久违的太阳。

微信图片_20200219162031.jpg

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让人发现自己的脆弱,疫情将包括她在内的人们卷入剧烈情绪波动之中。朋友圈里嘻嘻哈哈的自嘲陡然转变为严峻的疫情信息,“越看越害怕,总是想哭”,许多人成为志愿者而自己无能为力时,负罪感和内疚又悄然滋生。专家说,这是应激反应的体现。

经历着脆弱的时刻里,人们互相安慰。她组建了一个群,群里独自在武汉过年的人们分享自己的饮食起居,有人睡前会念绕口令“红防护服红,黄防护服黄……”这句话十分拗口,她说完也笑了。

互助链条的最后一环

开始拍摄记录视频后不久,蜘蛛自己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2月1日,他从武昌出发,到汉阳再到汉口,给分散在各区的八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家人送去抗艾滋病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即克利芝)。

疫情之中,将这一药物带进公众视野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作为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他曾随国家卫健委赴武汉指导工作,回京后被确诊感染,后治愈出院。

王广发康复后曾表示,上述药物对他个人而言有效。后来,在国家卫建委公布的第四版、第五版和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都出现了,2月19日发布的最新方案称,需关注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疗程不超过10天。

全国各地人士捐献的药物经统筹被寄往武汉,分发给微博上求援并能够提供治疗方案凭证的患者家属。蜘蛛是这个互助链条的最后一环。

电话里,蜘蛛说明来意后,一名女性求助者带着哭腔连声道谢,声音颤抖。她的父亲当时已经是重症,家人为寻找病床奔走多日。蜘蛛开车来到她所住的小区,把一盒克利芝放在健身器材旁的滑滑梯上,周围空无一人。他退到十米之外的树后,这名女士匆匆到来,把药捧走。

微信图片_20200219162128.jpg

一名获得援助者是一线医护人员的丈夫,妻子已确诊,在旁照顾的他也已感染,蜘蛛与他开车到同一路口并排停好,打开车窗递药。

还有一个求助信息,一个有发热症状暂未确诊的老人在医院打完针,回家没有交通工具,蜘蛛决定载她一程。巧合的是,这名老人是他以前一个朋友的妈妈。视频里,老人裹紧围巾,坐在蜘蛛斜后方。“后来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说,她妈妈坐在后座上不敢呼气,也不敢说话。”

与确诊患者的亲密接触者甚至患者本人产生交集,蜘蛛说,自己也担心被感染,又调侃道“死神应该不会眷顾我吧”。他将疫情形容成战场,作为记录者,只有“当子弹打到自己身上时,才会停下。”

WechatIMG153.jpeg

故事的后半部分

疫情期间,太多告别猝不及防。

在送去抗病毒药物之后,蜘蛛还曾跟随那位在滑梯上取药的女士往返医院和社区寻找空余病床,直至五天后,她的父亲得以入院。

又过了两天,蜘蛛打电话给她,“你爸爸现在好吗?”

电话那头回答:“我爸爸死了”。

蜘蛛赶到武汉市第九医院门口,那女子呆立在湿漉漉的斑马线上,殡仪馆的车带走了她父亲的遗体。她手上攥着两张盖了红章的单子,身体在发抖。

她说,父亲入院时神志清醒,去世前一天上午还能说话。“好不容易住进医院才两天。他们说他发展得太快了。”她嚎啕大哭。

有行人停了下来,望向她所在的位置,更多的人没有扭头,步履匆匆。

蜘蛛对她说,一定要坚强,当务之急是照顾好自己。父亲去世之时,她已被感染,母亲则一直患有心脏病。她朝着大街喊:“我怎么办呀?没有爸爸了怎么办呀?”

没有人能回答。蜘蛛把自己车上的所有口罩都塞给了她。

制作《武汉日记2020》系列之初,蜘蛛“只想着我每天在这个世界中去经历,尽力地去记录”,他总是习惯白天拍摄,熬夜剪片,以保证时效,曾经一晚只睡一个小时。但面对这名失去父亲的女士故事的后半部分,他犹豫了整整一周。

蜘蛛对南都记者说,他记录的初衷是传递温暖,消除恐慌,这点从未改变。对于这般沉重的内容,那时他在想,“不能给人带来希望,拍出来又什么用呢。”

的确,城里城外的观看者们总是期待着从他的视频中汲取温暖。

“日记”里,超市员工拆开补充的蔬菜的塑料包装袋的瞬间,新鲜的上海青滚落充满整个货篮,缺护目镜的医护人员开家门时发现邻居挂上的泳镜,理发小哥接到电话提起工具就赶往医院,说着“他们(医护人员)都不怕我怕什么” ……留言里人们说,普通人好好生活的韧劲,简单而温暖的心愿,“像是一道光”。

WechatIMG190.jpeg

1月30日蜘蛛再次探访超市

但温暖与希望不是这个冬天的全部。蜘蛛向南都记者表示,感知到局势向好后,他决定,自己的记录中有份沉重不应缺席。“我觉得还是应该呈现出来,受到伤害的人们,不是一个数字。”

他说,随着武汉市内交通管制和社区人员流动管理的升级,他如今一周只能出门两趟,能够接触到潜在拍摄对象的机会越来越稀缺。“这段时间我整个节奏放慢了,拍的东西都要经过思考,是否值得我去把它呈现出来。我还是觉得应该呈现比较有力量的东西,让大家更严肃地看待这件事。”

截至2月19日,《武汉日记2020》已更新12集,为蜘蛛的微博账号带来了超过五百万粉丝。“我就像在风暴中心,做的这些事情是很容易被看到的。”蜘蛛对南都记者说,他能想象风暴归于平息后热度迅速消减,自己被淡忘,也希望如此。

他所记录的空城里,夜幕中的双向八车道犹如静止。旁白平静地说,晚上7点的大街上没有人和车,在一座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里难以想象,但又就在眼前。“这样的景象,应该再也不会出现吧。” 

WechatIMG209.jpeg

不远的将来,人群将从高楼回到地面,卖热干面的老板拉起卷闸,许久不见的朋友结伴吃喝,陌生人谈笑或吵架不必隔开两米。眼前的这条沉默的八车道将在高峰期重新成为噪音源泉,人声鼎沸,与喇叭声交织。

当眼前的一切困顿与艰难都消散之后,蜘蛛希望这场风暴能够留下点什么,被记住。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编辑:张亚莉,刘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