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非虚构写作课 | 如何写好游记之一:明晰游踪,移步换景

南方都市报APP • 非虚构写作
原创2020-02-20 12:04

690x150_5e258b75a6964.jpg

编者按:人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写游记的方式整理思绪,换个角度看世界,会使得这一切变得更有意义。南都非虚构写作课邀请了广东实验中学的名师团队来给我们讲解“如何写好一篇游记”。在这个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让我们跟着名师去旅行吧!

首期我们邀请了广东实验中学语文老师吴海波,他为大家讲解如何从脚尖到笔端,移步换景写好一篇游记。


如何写好游记①

明晰游踪,移步换景

主讲人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  吴海波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这样写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这样的回答确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去看、去感悟的实践,本身就是一本生动、厚重的书。用脚步去丈量,一步一步走出去,真真切切去感知,我们所去过的地方,沿途所见到的风景,感受到的风土人情,获得的人生感悟,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一切,我们有必要过通过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才能永久烙印在心里。这些文字还有一个大名叫做“游记”。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古代游记作品,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徐霞客游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最为代表。 

那么,游记写作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或者说:怎样写的游记,才能让自己读来回味无穷,让没去过那儿的人特别想去看看呢? 

游记的第一个写作要点就是要做到明晰游踪、移步换景。其实大家写游记的时候自然而然会用上这种方法,但是,现实写作中,我们却遇到很多困难。要么一不小心就把游记写成了旅游景点介绍,不伦不类;要么就把一次本来充实难忘的旅游写成了流水账,读来无味。 

(一)明晰游踪

首先要把游踪写清楚。这有多重要,我们做个假设,我去游览故宫,之后写下一篇游记,我游得很细致,写得也很细致。把我所到之处,参观线路,毫无删减,认认真真都写下来了。你们按照我的游记去参观游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要么故宫变迷宫,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要么你在里面折返跑,到闭馆你还没走出来,因为古代建筑讲究对称。所以,把游踪写清楚,太重要了。 

明晰游踪,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也就是说游踪的变化,一般包括空间和时间的有序转换。以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颐和园》为例:

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那就是佛香阁——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向东远眺——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你看,游踪多清晰啊,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游览了一次颐和园。这就缘于作者将几个观察的角度交代得特别清楚,从哪出发,经过哪里,看到什么,最后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都交代得特别清楚。而且都是主要的地点: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每个地点都好像是绝佳的观察点,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到,可近观,也可远眺。清晰的游踪,就是整篇游记的“骨架”。 

(二)移步换景

再说说移步换景,通俗地说,就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移步怎么移?换景换什么景?是这种写法的关键。比如说,全班一起去长隆玩,你从小就恐高,来到下一个景点是垂直过山车。你会怎么“移步”到这个景点?总不会是迫不及待地直冲过去排队吧?写游记,移步换景就是要坚持真实的原则。切换景点过程中,你真实的心情——兴高采烈还是惶恐不安,真实的动作——身体箭一般弹出还是铅一样沉重,真实的言语——大声欢叫还是沉默不语……把它们如实写出来。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移步换景”中的作用。从一处,走到另一处,景物在切换,心情也在随之迅速切换,此时要真实地将它表达出来,体现在行踪变化过程中,即“移步”过程中,也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这样语言就不会再平淡,游踪也自然有了波澜。以初中课本中的《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为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这就是作者本人或视线“移步”的过程,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所见景物也在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在变化。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作者自然会心乐之。在这样的愉悦和好奇心情的驱动下,自然要一探究竟。所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下心情更为之振奋,远观和近看都有不凡之处。这就真实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真实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得观察点切换自如,衔接紧密,也使得景物特征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移步换景,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游览过程中,遇到的景物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写,那样就没了重点。哪些内容可作为重点呢?这就要看游览的对象来定了。如果游览的是名山大川、园林花圃,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形、其色、其态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游览的是古迹名胜、亭台楼阁,描写的重点就是建筑风格、所了解的名人轶事等特点了。从游览者真实的心理感受来说,一定有些景物十分特别,让你印象深刻,自然就要突出这部分景物来写。《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就是这样的特别之景之物。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充分表现其中的美点。 

回顾一下要点,游记写作中,明晰游踪,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清晰呈现变化的观察点,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游览的路线;二是真实地表达情感体验,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三是突出表现重点景物的特征,让游者读来常记常新,让读者读来抱有期待。 

同学们,明晰游踪,移步换景只是游记写作的最基本写法,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如何让自己的游记脱颖而出,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和喜爱呢?接下来,我们省实的名师团队还将继续给大家分享。


扫码收听更多南都非虚构写作课音频

WechatIMG32.jpeg

统筹/本期主持:南都记者 梁艳燕

音频剪辑:刘兰兰

编辑:刘兰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