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个文艺作品的故事:羊城文艺生力军,传递战“疫”新力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2-20 19:04

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广州市文联共同开展“同舟共济 文艺战‘疫’”疫情防控主题文艺作品创作活动。作为此次防疫的文艺生力军,广州文艺工作者及时捕捉灵感、精心创作,对在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颂出自己心中的歌。 

截至2月19日,本次主题作品已征集广大文艺名家、业务精英、文艺新秀、社会创作群体以及文艺爱好者创作的涵盖文学、戏曲、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动漫和朗诵等艺术形式文艺作品近530件,其中歌曲72首、文学作品82件、美术作品319件、粤剧(曲) 13个、视频28个、音频13个。 

看点一:粤剧艺术工作者要为钟南山“排戏” 

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粤剧艺术工作者通过艺术家个人的辐射力及作品的感染力,会聚更大的战“疫”合力。 

广州粤剧院联同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及时创排完成以钟南山等英模人物代表为原型的抗疫粤剧小戏《巍巍南山》,用蕴含粤剧艺术元素新的表现方式,记录和讴歌抗击疫情一线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大爱情操与英勇事迹。 

广州粤剧院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粤曲作品《致2020·中国》、黎骏声粤曲作品《圣手仁心行大勇》、青年花旦李嘉宜演唱的粤曲《春暖花开 等你归来》以及青年演员陈振江粤语朗诵《战瘟神》等作品,以实际行动声援抗疫一线,传递爱的力量。截至目前,该院已创作18部粤剧艺术表演作品。 

看点二:用文学创作记录感人瞬间 

在举国上下全力抗击疫情的时刻,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作家、编剧们用手中的笔和纸记录着战“疫”过程的每一个感人瞬间。 

院长陆键东应广州粤剧院邀请,专门创作了一首新粤语歌《致2020·中国》,讴歌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副院长李新华着手创作了小粤剧《巍巍南山》,从抗疫医院院长答记者问的“小”场景切入,反映出一线医疗工作者为本次疫情所作出的“大”贡献。截至目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有16人共创作了32篇(部、首、幅)文艺作品。 

看点三:用音乐和歌声传递鼓舞 

广州歌舞剧院青年歌手熊思嘉、万乘齐演唱的歌曲《白衣勇士》《其实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广东音乐曲艺团青年歌手林彩霞、吴海杰演唱的歌曲《白衣战士你最美》《白衣天使》等作品,既充分表达了广大战“疫”勇士们敢于为大爱舍小爱的执着坚定,也讴歌和赞颂了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多位“梅花奖”得主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守护、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支持以及对人民群众的鼓舞。 

750x837_5e4e6602a8086.jpg

750x992_5e4e660387911.jpg

国画作品《勇敢的面孔》。通讯员供图

看点四:用美术语汇诠释必胜信念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的国画《厄运之源》《吹哨人》《人民重托》等9幅“抗疫”系列美术作品、青年画家张西的油画《把黑暗挡在身后》、青年画家涂国喜的国画《春暖花开》《第二病区》等作品从独特的视角着手大胆构思,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医者,用美术的独特语汇充分诠释了全体战“疫”勇士们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广州画院陈辉荣的国画《勇敢的面孔》,貌似不经意地草草逸笔,采用同一个视角进行简单概括,恰到好处地润色点睛,呈现了三幅坚定而美丽的天使面容。截止目前,广州画院有26位画家共创作了56件作品。此外,广州动漫协会推送的《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等漫画作品,以致敬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全体勇士。 

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带领全院雕塑家快速响应、提刀塑胚、潜心创作,作品形式既有传统雕塑泥稿,也有极具科技时代感的画作,记录着防疫抗疫过程中的感人瞬间。截至目前,广州雕塑院有18人共创作18件雕塑和美术作品。 

编辑:任国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