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口罩”继续发酵,相关话题在新浪微博的阅读达到2900.2万,讨论1.1万条。不少消费者认为,南丁不发货但同时还在不停地推广,部分消费者晒单经过投诉收到货,“是不是只有投诉才能发货。”
对此,北京南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了解发现推广机构有研发自己的小程序,可以自动抓取商品进行推送,“已经采取方法关闭推广渠道抓取。”至于投诉发货的疑问,该负责人承认库房人员没有处理经验,“已对此事做了处理,坚决不允许跨时间段发货。”
有机构抓取企业商品推送
“已经关闭推广渠道抓取”
不少消费者质疑,既然物资被征用,为什么南丁还在一直推广?对此,北京南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在此期间从未主动进行过任何推广。该负责人称收到顾客相关投诉后专门做了调查,发现推广机构是有研发自己的小程序,可以自动抓取企业的商品进行推送,而且统一推荐语全是xxxx家到货了,或者xxx家降价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关闭推广渠道的抓取。”
京东自营、天猫超市上架销售
“因为是更早之前做的采购”
不少网友质疑,南丁宣称口罩未能如期发货是因为疫情严峻,口罩被政府征收,并劝导消费者退款。网友“boom82619”买了南丁口罩,一个月了不发货,要求退货,说全部征用,“结果京东又在上架南丁口罩,什么操作啊。”网友“薛定谔的替补”也疑问,为什么还有电商平台在上架南丁的口罩,“不是已经被征用了吗?”
至于京东自营或天猫超市为什么会上架南丁口罩?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企业来讲,跟顾客一样,天猫超市和京东自营也是我们的顾客,“他们之前就做了采购。”而且,不仅是顾客订单有延迟,和天猫及京东签署的供货协议也是被迫延迟,而且数量还进行了压缩,“之前的库存本身就含这两个平台订单量。”该负责人表示,所以到货分配的时候也会按照合同进行发货,“平台收货和到货后梳理都需要时间,平台这边将库存梳理好后上线商品,让顾客用预约的形式购买,顾客看到是同样品牌的商品就以为是商家店铺做的预售,其实是不同的销售主体。”
投诉就能先发货?
不允许跨时间段发货
网友表示,已经有消费者晒图说,投诉之后就收到货了,“是不是投诉,就能先发货?”对此,北京南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相关负责人承认,确实是内部人员工作失误。2月4日确实有收到一个投诉,当时还有陆续分配到货的商品,库房还有几盒可以发货,“库房人员没有处理经验,经过和顾客协商表示可以更换商品,之后就发出去了。”
该负责人表示,没有想到该消费者将此事发到了网上,引来几百人跟风投诉。“在分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该负责人称已对此事做了处理,“坚决不允许跨时间段发货。”该负责人澄清,如果能得到分配只能按付款顺序依次发货,当前是处于等待分配的阶段,“投诉只是增加了相关的处理工作,但并不会对分配货物带来帮助。”
广州互联网法院:
受政府调配致电商经营者迟延发货或无法发货
消费者主张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一般不予支持
针对“南丁口罩”的一份500人参与的民调显示,对于本次事件的诉求:51.1%的受访网友希望除了发货、并按平台规则进行购买额的30%赔偿;24%的受访网友希望按照相应法规进行3倍赔付。网友们的赔偿诉求,是否可以得到法律支持?
对此,广州互联网法院印发的《广州互联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处理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互联网纠纷的若干规定》提到,因疫情事件导致网络购物、网络服务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依法予以支持,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合理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但《规定》第十条也明确,标的物为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药品等防疫物资的网络购物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因受政府调配导致电子商务经营者迟延发货或者无法发货,消费者主张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一般不予支持。
中消协算了笔“口罩账”
受多方因素影响导致口罩短缺
消费者应对此“有客观认识”
药店断供、限量供应、买不到合适的口罩甚至买不到口罩,这些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目前广大消费者对口罩需求迫切的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帮消费者算了笔“口罩账”。
相关分析认为,口罩短期内出现紧俏甚至断供,原因是原需求不足无备货及生产尚未恢复。疫情发生后,口罩短时间需求爆增,又受春节停产及工人返乡影响,口罩产能受到限制,甚至未达到正常产量的一半,加之部分单位、消费者恐慌性购买囤积,客观上也加剧了目前口罩短缺的情况,造成了口罩短时间内供需矛盾突出,“消费者应对此有客观认识。”口罩不属于大宗常用物资,前期国内很多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不足。“随着节后各地陆续复工,全国的口罩产能将得到迅速提升。”
相关
阿里、京东等5家电商平台企业
发现并清退跨平台不法商户26户次
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京东、阿里、拼多多、微店、苏宁易购等5家全国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共同建立了涉疫跨平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因哄抬价格、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防疫用品等严重违法行为被一家平台清退的商户,由市场监管部门将该商户信息传递给其他平台,联合防范不法商户跨平台从事违法经营活动,做到“一处清退、处处关店”。
电商平台通过信息比对,能够及时掌握自家平台内已被其他电商平台清退的不法商户情况,并按各自的平台规则采取接续清退措施,防止被清退商户借自家平台继续违法经营。各电商平台企业已经累计提供有关信息70条,并汇总形成动态更新的涉疫被清退商户“黑名单”。目前,5家平台企业共发现并清退跨平台不法商户26户次,电商平台联手遏制违法商户的效果初显。对于暂时不存在跨平台经营的被清退商户,电商平台也会主动将其纳入限制入驻自家平台的主体名单,不再接纳不法商户的入驻申请。
采写:南都记者陈养凯 实习生柯岱宏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也可通过微信/抖音
搜索“鉴定评测实验室”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编辑:陈养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1年315“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