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医疗队抵达武汉已超过一周,据悉,武汉市第一医院将外科大楼改建成感染病区,专门用来收治确诊患者,划分为十几个病区。佛山医疗队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其中两个病区。
在医疗队中,有40名医护人员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这支40人小分队在武汉都经历了什么?或许可以从护士长叶丽的日记里窥探一二。叶丽说,虽然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但从驻地酒店到病区,他们都被一句句“感谢”温暖着。
【2月13日】
在慌乱中度过的第一天,也是眼泪要流干的一天
第一天,在慌乱中度过,一早开始各种物资的准备,全科室都如临大敌,各种防护物资塞塞塞,恨不得把科里的搬空,每位成员都至少有6件行李,全院各部门都连动起来,260多箱医疗物资跟着我们一起到达了武汉,宝爸一早带着宝贝去买生活用品,一直到我走也不肯离开。
这一天觉得眼泪都要流干了,总觉得有一种牵挂在你身后 ,承载的太多太多,各种信息炸满微信,都是不舍,看了就流泪,就不一一回复了,多谢各位好友以及不断给我塞口罩的朋友们。
打完预防针就出发了,机场也不断给我们开绿灯,各种物资顺利带上 ,一上飞机,空姐及机长的各种感谢及加油,几轮食物,生怕我们饿着,承诺要接我们回家,写到这里我又开始流泪。
一落地,内心很平静,空气中、酒店里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酒店地板桌面喷的都是消毒水。行李4:00送到酒店,辛苦当地志愿者分配了300多人6000多件行李,一件件挑好再送到酒店,志愿者说,搬市一的物资想哭,可见医院为我们准备了多少,虽然部分行李还未到,但也知足了,都不容易。
今日战斗才刚刚开始,大家加油,请大本营的同事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自己。
【2月14日】
接管病区前夜
“我可以”凌晨排班勇士们请缨成为第一梯队
第二天,一早起床吃完简单的早餐准备参加培训,行李箱一件未丢,全部到位,有了生活用品大家安心多了!国家CDC给我们培训消毒隔离措施及新冠诊治方案,穿脱防护服的要求与我院培训有所不同。午饭后的分组练习在酒店走廊里进行,一直到凌晨。
我和领队栾主任去开了总队第一次碰面协调会,建立了管理机制,成立了党支部,下午16:00去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准备明天的交接。
整个病区将在明天开科后一次收治70个病人,“哪位护士愿意做第一梯队跟着静贤姐进去,举个手”,40人小分队的群里,“我”、“我可以”,凌晨排班组织报名,竟然还有这么多夜猫子没睡,让我再一次泪崩,勇士们,向你们致敬,相信你们一定做好了准备!
白天开会时,医疗队中佛山中医院的老师现场求抱抱,他说过了今天,我们将要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为保持距离才是对大家最好的保护,下一次拥抱不知道将会是何时何地。是的,勇士们将要出征,我们今天将会有5名医生、14名护士走上岗位,为你们骄傲,完万事开头难,可能会有种种困难,但相信大家可以沉着应对,加油,战友们。
【2月15日】
进仓第一日,阿婆一句感谢让所有不顺心都消散了
第一个进仓日。第一批进仓护士由静贤老师带着,她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老护士,在医院已经从年前开始护理新冠危重症患者,有她在,我很放心,带着5名护士相互照应着进到病区,下午我送第二批进去时在门口接迎她们,据反馈,工作区目前还有很多未完善,还在清理中,物资基本都贡献给火神山医院了,是一个空空如也的科室,看来这间医院的贡献也非常大,整栋住院病区也全部都是污染区。
小伙伴们出来后提了很多想法,延绵了我们百年老院的优良传统,视病人如亲人,虽然物资匮乏,但病人心是暖的,当我们护士王妙婷跟一位阿姨说我们是佛山来的,今天刚开始收病人,很多流程还没理顺,希望您理解时,一位70岁的阿婆鞠了一躬说:“感谢你们,辛苦了!”让所有的不顺心即刻烟消云散,其实病人都很脆弱,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伟大的事情,非常的配合。
我今天也准备进仓,去检查物资情况,还好我的工作经验可以支撑我从无到有,当年我们搬新区的时候,每一件东西都是我一手操办,这难不倒我。
王妙婷在日记中写道:接管病区的时才发现,很多基础设备都跟着武汉市一本院的护士去支援雷神山医院了。于是我们只能靠自己带去的物资进行填充,但是由于酒精浓度超过24%就不能够进行托运,所以目前我们所在的病区只剩最后几瓶酒精备用,所有需要用到酒精的治疗,我们都必须要找替代材料。护士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仅仅花了4个小时,病房从空空如也到填充完毕,从没有病人到全部收满,惊人的速度刷新了我十几年的工作记录。
【2月16日】
在这里没有周末,已记不清今天是星期几
终于可以进仓了,与其说是仓,不如说是病区,因为整栋楼都是封闭的。有些小激动,跟着静贤姐姐一起,非常安心。
病区共收了36名病人,虽是重症,但都状态不错,基本生活可自理。与静贤姐姐对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实行分组护理制,减少护士来回走动,保存体力!
有一位阿婆,老年痴呆,一人静静的坐在房间,自己不知道吃饭和休息,需要护士不断的提醒她,由于药品都是整盒发,本来发的药又匆忙收回,怕她吃错,晶晶是去她病房最多的,时刻关注她的状态,我想这就是市一王院及张主任带的团队,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医者仁心,总觉得要为病人做些什么,虽然阿婆总会不记得戴口罩,但护士们都不惧怕,护理安全始终放在第一!
梳理了各班种职责后,觉得工作逐渐清晰,与友队共同协商排班模式,今日由我们全体护士上班,明日他们上,实现ABAB模式,让护士们有放松的一天,另外说明一下,在这里没有周末,已记不清今天是星期几?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排班上,大家都没有任何抱怨,昨晚指挥部发通知实行6小时工作制,他们也是在提醒大家要穿纸尿裤,6小时就意味着我们每天来回加上班超过8小时,是不吃不喝的8小时,回来还得洗刷后才能吃饭休息,今天叶萍回来给我发照片,看了我直心疼,才2个工作日已经压疮。
而静贤姐姐简直是张主任派给我的天使,今天她将第三次进仓,为的是将工作细化,当我打电话跟她说,“明天可以再陪我进一次仓吗?”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虽然武汉的天很冷,但心真的很暖。
今天8点的班,6:30就要出发,4点多便醒来,这也是这几天睡眠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几天基本每天都在2—3小时,我想慢慢理顺一些就好,我们的共同目标,抗疫胜利,安全回家。
【2月17日】
病区里的一句句谢谢,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今天第一天感受6小时班,一早天还没亮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上班,早餐未到,只能吃盼盼来解决这要维持一天的能量,锦峰是男护士,当然不能像我们女孩子一样吃那么少,早上和锐健都跟我们保持距离的吃着泡面,留下这珍贵的瞬间,几个人都推着小板寸,但特别能干,所有的物品都是他们帮忙搬进去并整理,不得不点赞。
另转黎志峰医生的日志一篇(节选):今天,第二天进入隔离病区参加临床工作。昨晚上12点,收拾好房间,弄好一切事物,终于躺下休息了。有点累,但心里没有害怕,只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进入病区,查房看病人,这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对我们一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让我再次觉得武汉的人民的好和不容易。他们置身充满焦虑不安、痛苦的环境中仍然那样满怀感恩之心,真的是了不起的人民!
一句句“谢谢你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呢?在病区里,除了我们医院的同事,还有来自其他医院的同仁们一起携手战斗,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但是都在积极地尽自己所能去工作。
新冠肺炎患者进入病区时,如果说见到这些患者的那一刻大家一点都不害怕和紧张,我想那是假的,但是我们的使命感,我们的职业赋予我们的信念,绝对是高于这些不良情绪的。大家都没有退缩!希望这个寒冷的季节早点过去!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结束!期待武汉的春暖花开!期待武汉的樱花灿烂!期待人们能早日脱下口罩,互相拥抱。
【2月18日】轮休日,被满满的爱包围
今日轮休调整,终于可以放松心情的享受这武汉的风,晒着太阳。卫健局曾局为我们送来了护手霜、眼药膏,还有自己的私货罐头,当地政府给我们配了免费超市,送餐的饭馆也在感谢着我们,一切都那么和谐,被这么多人关爱很幸福。
【2月19日】我们也来一组“最美逆行者”
第七天,今天我也来一组最美逆行者的照片,留下这珍贵的记忆,他们有70后、80后、90后,都为着一个目标前进,这时发现了脸胖肉多还是有优势。
今日份感动,我们的领队栾晓军主任,我们在楼下隔着5米的距离。
他问我:“你爸妈知道你来不?”
我说:“不知道,现在可能知道了。”
他接着说:“我爸妈之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我说:“那你回去看看他们?”
他说:“不去了,都80多了,也进不了小区,看了又要眼泪娑娑,算了。”
我能想象这画面,他是地道的湖北武汉人,在这里出生、长大、学习,家乡有难他义不容辞,但老父老母也需要人照顾及安慰,家门近在眼前却不能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这时完美体现,每一个逆行者都有一个感人故事,与大家共勉。
采写:南都记者 杨韵仪 通讯员 叶丽
编辑:胡嘉仪,杨韵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