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卫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红外智能体温设备,到为方舱医院快速搭建医疗信息系统,再到可以自主导航定位、自动完成消毒液喷洒工作的智能消毒防疫机器人。这些疫情中的高科技应用分别来自华中数控、盛博汇、立得空间等高新技术企业,而孵化和培育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家园,便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日前,湖北省政府出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旨在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都科创记者关注到,疫情之下的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也与园区企业、园区物业和社会力量一起形成了多方联动,积极发挥科技企业优势和孵化服务力,一起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具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并一直着力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这批集聚的创新生力军,在2020年初的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1月20日,园区企业华中数控已研发并向武汉市卫健委提供了首批红外智能体温检测系统进行试用。该仪器只需人们在红外镜头探测范围内经过,1秒内就能检获人体热图像和实际体温。同时,一旦捕捉到发热病人,仪器就会立即自动报警。现在,该体温仪已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武汉天河机场等重要场所安装。
同样应用在医疗一线的还有园区企业盛博汇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产品。2月15日晚间,同济医院被通知接管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需要“火速”进行信息化系统部署调试和医疗队伍系统使用培训。作为同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合作单位,盛博汇第一时间接到协助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做好信息系统部署工作的任务,仅用10个小时,就将自主研发的CoorHealth医疗云产品,接入同济医院“信息云平台”,实现了光谷科技会展中心1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除了直接为医疗一线科研助力,园区内的科技企业还在针对疫情中的企业服务需求和疫情防控需求进行产品开发,通过技术创新的力量互相帮助渡过难关。
园区企业立得空间研发了智能消毒防疫机器人,它能测绘消毒区域地图,按预设路线行驶,大大减少了消毒液对操作人员的伤害;有园宝科技为配合科技园区封闭式体温监测管理,设计开发了园区无接触门岗温控系统以及企业温度管理在线统计系统;也有武汉华胜工程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火神山医院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现场监理,履职尽责地执行了工程任务。
此外,园区企业天喻信息作为武汉市教育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云平台)的承建方,也接到武汉市教育局紧急搭建“空中课堂”的任务,为武汉市各中小学师生提供直播授课、互动答疑、点播回看、作业、考试等服务。据了解,由天喻信息支持的停课不停学项目已经保障全国上亿中小学生和老师进行常态化学习和教学。目前,天喻信息相关教育云平台,日均访问次数超过1.5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曾经日常有2万多人工作生活的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如今通常只有百余人在园区内走动,主要参与防治工作。根据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最新消息,湖北省内各类企业不得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的“冷清”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尽管园区变得“冷清”,但作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的园区,“温度”一直是科技园必备的属性,它包括园区物业服务、科技孵化服务以及人文关怀等方方面面,关键时刻,园区“温度”是否仍能保持是一种考验。
A、关键词:减租
2月初,湖北省政府专门出台旨在面向全省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成为全省首个响应该通知、出台园区政策的大学科技园,推出了租金减免、网络服务、防控宣传推广方面的扶持措施,希望帮助园区内100多家中小微型企业共渡难关。
“疫情不仅对我们园区的企业,包括对园区自身肯定都有影响。”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常学武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我们园区来说,可能全年的租赁、销售的营业收入会收到一定影响,但对园区内的企业来说,可能从人才、研发、销售、税收等等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困难需要共同面对。”
据介绍,在租金减免方面,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为园区在孵的中小微企业和提供园区服务的企业减免了2020年三个月租金。常学武表示,之所以要为企业免去三个月的房租,就是想尽一份力量为企业减负。“毕竟这一到三月份企业都是比较艰难的。我们也是为了减轻他们负担,积极推行正能量。”
B、关键词:线上
科技服务方面,科技园也依托企业QQ群、微信群为园区企业提供了从科技项目申报到各方面疑难解答的各类在线服务;在信息宣传推广方面,园区还会及时跟进和公布政府2020年各类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落实疫情期间出台的企业扶持办法。常学武表示,疫情期间,针对很多园区企业关于法律、会计、金融、投资等方面的咨询需求,园区管理方都会从以前的线下走到线上。“我们还是会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
C、关键词:志愿者
除了物业保障和孵化服务,疫情当前,“温度”还体现在一些特殊关怀。疫情期间,园区企业创业者,武汉当夏时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豪自发从老家黄冈赶回武汉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物资筹集与发放,得到了市民的认可。目前,张豪的志愿团队共有超过200名志愿者,已募集并发放口罩110多万个,以及消毒液、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物资,收到各类感谢信/签收函200余封。
为了保障捐赠物资有序存放,张豪将自己公司征用作为临时仓库。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为了支持鼓励张豪的志愿行动,也主动免费为张豪志愿团队的志愿者提供休息公寓,并将科技园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一楼作为物资存放点,为志愿团队抗击疫情撑起“后盾”。
武汉防疫阻击战中的科技园观察
面对2020年初这场疫情带来的压力,各大科技园自身同样面临着挑战。但在严峻的抗疫阻击战中,这些科技园也如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一样,同样地在凭借自身科技所长发挥着各方面社会职能。
据南都科创记者观察,各地科技园在做好自身基本防护工作的同时,也推动了大数据治理、区块链服务等自主技术在防疫治理中得到很好的落地。
例如,在武汉大学科技园,就有企业对疫情数据24小时实时分析统计,并研发出了面向市民就医、心理疏导等需求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保证中小学正常教学活动的“阳光网络课堂”等。此外,在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还有企业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室建设,为研究肺炎病毒、研发抗疫药物提供了保障;在富士康武汉科技园,则每日有在网络平台发布的各类防疫新闻和防护知识,它们在疫情中为员工提供了准确的资讯。
面对即将到来的复工潮,集聚各类科技企业的科技园防疫压力并没有减小。只有继续严阵以待,布局好多方面的科学防控工作,才能让企这些业安心复工,让生产经营逐步正常化,并为获得疫情的最终胜利贡献力量。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实习生 郭静怡
编辑:任先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寻找科研“战疫”孵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