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选】我帮爷爷做年糍

南方都市报APP • 非虚构写作
原创2020-02-26 21:48

网稿LOGO.jpg

2020年的年味在哪里?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我的春节”征文第一轮优秀作品出炉了。在小作者笔下,年味隐藏在家乡的年糍中;年味隐藏于除夕的餐桌上;年味隐藏于疫情当前,“为武汉祈福,为医者点赞”的国人大义里。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

家乡的年糍

作者: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九年1班黄才辉 
指导老师:张欣桐

微信图片_20200226191006.jpg

那一团一团的年糍,把分散外地游子欲要团圆的心团在了一起。阳光正好,抛洒着点点温暖;春风和煦,却又带着几分熟悉的味道,吹向了我。追寻着记忆中的香气,我回来了——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老家。 

爷爷正坐在那磨平了棱角的木凳上,瞧见我们,略微浑浊的眼神中,欣喜满溢出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他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过来,我们赶忙扶住他。他指指餐桌上的两盆糯米粉,喜悦道:“做年糍咯!”

听到年糍,我怔住了,记忆中甜甜的香味涌现出来——每年初,长好的糯米,混入清水,磨成粉,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清香,格外诱人,此时正是做成年糍的佳期。

洗净手,爷爷吆喝道:“揉米粉咯!”我们随即入座,在桌面上铺一层保鲜膜,我与爷爷拉住首端,父母则拉住另一端,慢慢扯平,母亲抓一把糯米粉,如撒花一般,均匀地撒在每个角落,爷爷提起一瓶水,“孩子,你来慢慢搅拌一下糯米粉”。我接过水壶,将糯米粉拖到面前,手儿一倾斜,一股水流似瀑布般飞泻而下,右手握住筷子,使劲旋转,糯米粉在搅拌中飞溅出来,爸爸着急了,连忙止住我:“别放那么多,别放那么多!”他扯过来另一盆糯米粉,“学着我”。他拿起筷子,缓慢地放水,水瓶中的水一滴一滴流出,渐渐被糯米粉吸收,父亲稍稍旋两圈筷子,便均匀了,“你好好看着,是这样……”我一旁听着,同时也闻到了糯米糊浆那股独有的香味,看着全家一同做年糍,只觉那清新芬芳顺着鼻子进入心里,涌起了温暖,让四周充满了年的香味。 

当一团团粉糯糯的年糍做好了,爷爷把灶膛里的柴草点燃,盛一大铁锅水,慢慢烧开。待到大铁锅里的水冒出热气的时候,父亲端来一个硕大的用来蒸豆包的漏帘放到锅里,母亲在上面铺上一块纱布,“孩子,把香菜和年糍拿来”。我将东西递给爷爷,爷爷先将香菜铺上,尔后,潇洒地捏起一团年糍,最后一切就绪,便把锅盖盖得严严实实。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一股股白气顺着锅盖缝隙中钻出来,夹杂着诱人的香味,我站在锅旁,涎水从嘴角露出,没错,没错,是这香味。不久,年糍便出笼了,爷爷打开锅盖的瞬间,香气便弥漫在屋子的每个角落,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团年糍,一口下去,糯米的清香,与香菜的新鲜混合一体,真是脍炙人口!

夜晚,村子上,家家户户的年糍都做好了,晚风俏皮,带着年糍浓浓的香甜,在街上溜达。“黄秫烂舂如切玉,醉人风味忍沾唇。”这是人间里最真实、最原始、最幸福的味道!我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有年糍的瓷碗,贪婪地咀嚼着其中的芬芳,忽而忆起早上闻到的香味,不禁一笑,原来,这小小的年糍,已经植根于我的灵魂深处,牢牢地扎下与故乡血脉相连的根。


名|师|点|评

小作者集中笔力,围绕着年糍,写记忆和现实中的年味儿。老家,爷爷,父亲,乡邻以及年糍的芬芳,这些真实可感的一切,就是中国“根”文化的具体体现。时间周而复始,人会老去,物是人非,而记忆中的年味儿,依然绵长,身体的血脉,依旧殷红。

(点评老师:姚小平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校学校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年。)


征|文|启|事

#非常寒假#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带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非常寒假”。在这段超长宅家时光,我们体验了不一样的在家上学,体验了更多的陪伴和责任担当。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这段非常时光!

征文对象:中小学生

体裁:纪实(诗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时间:2020年3月10日

投稿网址:

http://h5.oeeee.com/zuowen/

或扫码进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

微信图片_20200212183814.jpg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福利卡.jpg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执行:南都记者 叶斯茗

插画:沈淑婷

编辑:刘兰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